聚焦 调控本已初见成效
每年的春节,由于过节需要,当月的物价往往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上涨。由于今年我国春节在2月份,去年在月份,所以今年2月份物价涨幅较大,达到了2.7%。对于这个数据,“可以说已经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说明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已经见效。”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他提出三点理由:
首先,1月份、2月份通常是春节效应、翘尾因素、基数效应比较严重的时候,这两个基数的参考性相对比较差。所以要用剔除食品和燃油价格的C PI———核心C PI进行衡量。2月份C P I同比上涨的2 .7%里,有2.05%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所导致的,核心C PI只有0.4%左右,这表明中国宏观经济的供求状况是基本平衡的。
其次,刘元春说,人们之所以认为未来的通胀压力很高,一个核心的原因是去年起银行投放了大量的货币 。2月 份 我 国M 2同 比 增 长25.6%,M 1增长34.4%,都在我国近十年来的一个高位水平。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进行大幅度的收缩。从理论上的测算来讲,M 2到C PI的传递周期一般在正常年份需要10个月,危机年份需要11个月到12个月。从正常传递来讲,恰恰是在1月份、2月份是货币冲击的高点。然而在2005年之后,中国的货币向通货膨胀传递机制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金融领域产生了强大的蓄水池效用,大大缓解了货币调整对实体领域的冲击,所以2月份的CPI才会低于市场预期。
此外,许多人认为成本推动是当前通胀压力比较大的重要原因。2月份我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达到5.4%,燃油动力、固定资产价格指数都接近10%。但是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变化是技术的提升和规模的提升,使中国企业的成本消化能力大幅度提升,所以成本冲击对物价的影响也在缩小。
2月份C PI数据刚公布的时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预测:“3月份C PI增幅可能明显回落,并可能对政策基调产生影响。”(责任编辑: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