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国务院扶贫办表示,从“打赢”到“打好”的一字之差,传递出我国脱贫攻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新的一年,重庆的脱贫攻坚将呈现怎样的变化呢?
1月12日,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市脱贫攻坚将把质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脱贫攻坚工作将迎来三大转变。
转变一
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抢抓机遇精准发力、脱贫成效明显。
“面上贫困虽已得到较大缓解,但脱贫攻坚的成绩不能高估,困难不能低估,问题不能回避。”市扶贫办主任刘戈新说,目前,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战的最薄弱环节,这些地区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成本高,脱贫难度极大。
牵牛要牵牛鼻子。因此,我市脱贫攻坚将迎来的第一个转变是,从注重全面推进帮扶转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
2017年8月,我市按照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占比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等标准,精准、严格识别出18个深度贫困乡镇,预示着这个转变已迈出第一步。
近半年时间里,18个深度贫困乡镇规划基础设施、就医、入学、文化、办事、产业、环保等项目2300多个,已投入15.3亿元启动实施一大批项目,这18个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正在改变。
转变二
更加注重脱贫质量
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要根据工作的进展、形势的变化调整工作着力点。
经过几年努力,现行标准下我市脱贫攻坚的任务已完成一大半。“这说明脱贫攻坚的大局已定,矛头也要有所转移。以前较大的精力放在能不能完成、怎么完成,如何保持工作的力度和进度上,现在不仅要完成,而且要做好。”该负责人坦言,这决定了我市脱贫攻坚的第二个转变,从注重减贫进度转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
如何保证质量?在市扶贫办看来,第一要有支柱产业,第二要通过改革激活农村发展活力,第三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以深度贫困乡镇为例,近半年来,我市深入调整贫困乡镇的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发展,巩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13个,新增“森林人家”“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接待户1900余户,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线路产品和节会活动,覆盖带动贫困人口2万余人。
在改革方面,我市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8.2万户,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1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带动贫困户5000余户。
此外,针对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我市实施产业扶持带动4.6万人、转移就业帮扶2.2万人、医疗救助1.9万人、教育资助1.8万人、生态保护和易地搬迁3500人、保障兜底2100人,确保各项扶贫惠民政策落实到人。
转变三
更加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
第三个转变则是从注重外部帮扶转向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
“最可怕的贫困不是物质贫困,而是思想意识的贫困。”该负责人说,过去倡导的输血式、造血式扶贫,注重的是外部帮扶,而忽略了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接下来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的征程中,必须更加重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党大会之后,我市各区县、各深度贫困乡镇通过脱贫攻坚“农民夜校”、院坝会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畅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扶起脱贫志气,充实本领。今年,市扶贫办将邀请相关专家,到深度贫困乡镇开展专题宣讲;加大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致富带头人、脱贫致富等先进典型巡回宣讲力度;举办驻乡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专题培训班和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交流会。通过这些方法,解决群众“思想贫困”的问题,并向其传授必要的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