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记者李华)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个性,不同的发展需要,所需要的教育内容也不会完全一样。不同的学生对象,需要不同的课程,应使用和学习不同的教材。”26日,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荆瑜在重庆“两会”期间建议,重庆中小学教材版本应继续推行多样化,维持目前教材稳定的局面,以积极应对高考新政。同时应通过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缩小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巩固课程改革成果。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启动教材多样化工作。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材多样化建设的文件。2001年,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新课教材的多样化建设由此铺开。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庆加快了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但依然面临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困难,加之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荆瑜认为,我们要正视并重视这些现实问题,结合各地教育发展实际,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不同学校的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等因素,尊重差异、顺势而为。
教育的差异性、多样性是永远存在的,教材版本的多样化就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状,体现教育公平;也有利于教材出版单位提高服务水平,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多样化的平台与有力保障;还有利于保障各学科教育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促进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自主地学。而教材版本多样化也符合教育差异性、多样性的规律。荆瑜认为,没有了多样化优秀的教材供选择,而让有着多元需求的学生都来适应一个统一版本的教材,这无疑偏离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让“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近90家出版单位参与到中小学各学科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工作中,中小学教材品种数量达296套,2000余册。国家关于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审定、选用等管理政策亦日趋完善,中小学教材建设正朝着高质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正顺应了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需要不同特色的教材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前现状是学生学得苦、学业压力大,我们更要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引导学生对学科感兴趣,改变低效课堂,完善有效课堂、走向高效课堂,贯彻好国家的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结合。”荆瑜说,这也是解决学生学业负担重的有效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