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重庆资讯 > 正文

“重庆造”文化产品叫好又叫座 抢滩国内外市场

www.xibuxinwen.com(2010-08-29)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重庆造”文化产品叫好又叫座 抢滩国内外市场

8月23日,重庆红岩联线各景区

“重庆造”文化产品叫好又叫座 抢滩国内外市场

  西部新闻网消息:8月23日,重庆红岩联线各景区,游客在参观游览。据了解,电视剧《江姐》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后,目前正在重庆卫视播出。受到剧情的感染,近段时间,到红岩联线各景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重庆歌乐山的红岩魂广场以及渣滓洞白公馆再次迎来了参观热潮。   

        20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尉凤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山城。

  应邀来渝参会的尉凤英,此行还抱有一个重要目的———到渣滓洞、白公馆,看一看江姐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等单位联合打造的电视连续剧《江姐》的热播,让这位“毛主席的好工人”对重庆的红色文化充满向往。

  “我被《江姐》感动着,也被山城新貌深深打动。没有英雄的历史,就没有今日重庆的英雄气质,希望能有更多影视作品,把山城的昨天、今天、明天告诉人们。”离开重庆的头天晚上,尉凤英饱含深情地说。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认为,“重庆造”文化产品,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实现了有效结合,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抢滩国内外市场的同时,也把重庆形象、城市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

  叫好又叫座,是“重庆造”文化产品的一张标签,通过它们,既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也积极倡导了主流价值观

  两年前,在拍摄《周恩来在重庆》时,著名演员刘劲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是他第34次扮演周总理,但他仍然认为这是一次从未经历的挑战———因为,该剧中的周恩来,正处于一生中精力充沛、最成熟的时期,如果表演不到位,就很容易“走神”。

  结果让他欣慰。去年9月,第27届电视剧“飞天奖”,最佳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的角逐异常火爆。最终,在颁奖典礼上,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广电集团等单位打造的《周恩来在重庆》杀出重围,与火透荧屏的《潜伏》、《士兵突击》三足鼎立,一飞冲天。

  近日,红色经典电视剧《江姐》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后,又在重庆卫视热播,红色文化魅力持续升温。

  传播主旋律的影视产品,赢得了无数观众的赞誉与较高的收视率,占据了国内文化产品市场的一席之地。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大三的重庆籍学生朱可宜踏上返校旅程。临行前,母亲在她的行李箱里塞进了新出的几册《读点经典》。

  “放假前,江苏的同学专门托我带几本回去,准备放在寝室当‘枕边书’。”朱可宜笑着说。

  由市委宣传部、西南大学共同编辑,于2008年12月开始出版发行的《读点经典》系列,每月一辑,内容包含古今的经典语录、诗词佳作和散文精粹。目前,该书发行量突破了1000万册,其中市外发行量超过100万册,每天还有大量的订单,从全国各地传到重庆出版集团。

  短短一年多,《读点经典》系列就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

  硕果累累的舞台艺术,让重庆拥有了更多产业契机:川剧《金子》入选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话剧《移民金大花》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话剧《三峡人家》获第十三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优秀剧目奖”,川剧《李亚仙》获第十三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特别奖”……

  众多优秀文化产品摘得的“金字招牌”,推动了精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结合。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范军认为,“重庆造”文化产品既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也积极倡导主流价值观,凸显出山城的人文风貌。

  2009年,我市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新技术、新材料、新媒介所催生的文化产品、文化业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南非世界杯期间,家住渝中区大坪的铁杆球迷张咏,体验到了完全不同的“手机世界杯”。

  赛事战报、各方评球、比赛花絮、赛事预报和诸强动态……一系列眼花缭乱的精彩栏目,让张咏“玩转”手机,过足了一把过瘾。 

  “看了十几年的球赛,这还是第一次在手机上玩。”张咏说。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推出的手机报,是重庆文化产品“求新”、“求变”的结晶之一。订阅量近40万份,在全国省级手机报中名列前茅。

  历时7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充分释放出老牌集团的产业活力。依借雄厚的资本优势与人力优势,率先发力的是我市报业、广电、出版、新华书店等四大国有文化集团。

  去年一年,四大集团在动漫、网络、移动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23万元,同比增长2318万元,实现利润1429万元,同比增加1110万元。“新技术、新材料、新媒介所催生的文化产品、文化业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2009年,是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市文资公司总裁陈扬如此评价。这一年,我市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新兴文化产品异军突起,抢滩国内外文化市场。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推出的手机电视,目前用户达到2万户,而且这一项目引进合作资金8000万元,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重庆出版集团完成了450多个品种图书的数字化采集,并打造了天健在线原创文学平台。

  新华集团的网上书城访问量、销售额也保持了双增长。

  华龙网、大渝网经过精心培育,分别在重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领域取得突破,华龙网日均访问量超过100万,跃居西部新闻门户第一网。

  与之相应,“重庆造”文化产品还抛出了多产业联姻的“绣球”。

  近年来,我市策划了大足龙水湖影视基地、工业建设遗址博物馆、文化主题公园等一批项目,推进古镇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结合,形成了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卖点。

  另一个“绣球”抛向了体育产业,除了联手推出武术争霸赛、武隆越野赛等体育文化产品外,规模更为庞大的奥体中心文化圈也呼之欲出。

  在西部,“重庆造”是文化产品输出的“龙头”;在美国,重庆杂技团新编排的《花木兰》所挥洒出的英雄主义气质,征服了不少当地观众;在澳大利亚,《重庆日报(海外版)》,既能让游子随时了解到家乡动态,也能知晓更多投资重庆发展的商机

  “哇,乐乐熊和他的伙伴们来了。”今年“六一”儿童节晚上8点,成都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内,伴随着音乐声,视频动画在纱幕上投射出魔法王国。

  光影变换,把小朋友们一下子就带入了神奇而美丽的魔法世界。

  知道乐乐熊的不仅仅是国内的孩子。在国外,它也很有名气,被称为“太极熊猫”。美国、法国、意大利、中东的孩子们,都能分享到中国动漫带来的无穷快乐。

  这一切,令“乐乐熊母亲”、重庆享弘数字负责人张炼红感到欣慰———3年多时间,乐乐熊作为“重庆造”的著名动漫形象,业已突破单纯的文化产品,成功迈出国门。

  “乐乐熊”的可爱身影,还出现在一纸最具产业分量的清单上。

  去年底,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公布了《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

  在重点企业目录中,重庆出版集团公司、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产业有限公司、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重庆享弘数字影视有限公司4家文化企业赫然在列。

  此外,出版集团的《格萨尔王》、《熊猫史诗》、《藏地密码》、《动物奥运会》,报业集团的《重庆日报(海外版)》,维普资讯公司的《中外科技期刊数据库》、三峡杂技艺术团的《鼓动青春》、享弘数字的动画片《乐乐熊奇遇记》等8个文化产品也入选了重点项目目录。

  在西部众多省市中,“重庆造”位列清单榜首,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输出的西部“龙头”。

  “虽然远在万里,但从打黑除恶,到两江新区挂牌,重庆的各类资讯,我都可以通过《重庆日报(海外版)》了解到最新讯息。”澳大利亚悉尼市川渝同乡会负责人徐女士说,重庆输出的优质文化产品,既能让游子随时了解到家乡动态,也能知晓更多投资重庆发展的商机。

  一个月之前,在美国田纳西州塞维维尔市举办的“巴渝风情———中国重庆文化周”上,大雾山宫殿剧场的观众席中发出一阵又一阵喝彩声,1800多名美国观众再次被市杂技团所带来的大型杂技《花木兰》折服。

  其实,美国观众对重庆杂技并不陌生,“重庆造”的杂技《红舞鞋》已经在该剧场驻场演出一年。从2009年3月到今年3月,《红舞鞋》在大雾山宫殿剧场平均每周有4场以上的驻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

  目前,杂技团新编排的《花木兰》已经成为市杂技团的又一款拳头产品。重庆挥洒出的英雄主义气质,征服了不少美国观众。

  文化产品成功走出国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市从2006年大力推行的“文化走出去战略”。

  2006年,川剧《金子》等经典折子戏,赴法国、瑞士等国的25个城市进行了26场商业巡回演出。

  2007年,重庆文化代表团出访俄罗斯沃罗涅日市,开展“2007俄罗斯中国年·重庆周”文化活动。

  2008年,重庆文化代表团一行51人赴马耳他、德国参加文化部“春节品牌”活动,宣传中华文化,宣传重庆形象……

  4年以来,我市共派出148项、1529人次,出访国家62个,内容包含了演出、展览、展示、展播、巡游、讲座等,为“重庆造”文化产品推开了一扇扇合作之门。

  顺时而动,一批批新兴的文化企业,开始迈开大步走出国门:视美公司成功与英国、比利时等国开展合作,生产出口节目;出版集团平面动漫与日本光荣(KOEI)公司、放送协会(NHK)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2009年,我市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约205.9万美元,其中新闻出版类出口约108.39万美元,影视艺术类出口约97.51万美元。

  文化产业基地对于企业、产品而言,好比一艘巨型“航母”。在这里,借助基地的人才、硬件、政策等多方面的优势,众多中小企业联手“流水线”式的操作,使文化产品的集约化生产变成了现实

  24台摄像机聚焦下,任何动作都能被捕捉。随即,这些复杂的肢体表现作被变成数据,传统制作动画的效率因此提高了百倍。

  “硬是霸道,可以省去好多时间和人力成本哦。”暑假期间,四川美术学院大三学生徐新专程去了重庆软件园水星动漫基地,想瞧瞧新鲜。

  站在摄像机前,徐新从各个角度摆出了不少POSE。不一会,他的一举一动都变成了A4纸上的漫画,甚至在头发的细节上,也处理得非常漂亮。

  购买这套设备,需要昂贵的费用。但在水星动漫基地,动漫企业都可以临时借用这套设备,实现产业链条上的资源优化。

  产业基地对于企业、产品的意义,好比一艘巨型“航母”。没有庞大的资源汇聚平台,企业、产品,都将减弱持续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重庆的动漫作品层出不穷。2009年,重庆制作了国产电视动画片12部,共5276分钟,占西部总生产数量的98%,连续5年西部动画生产数量第一,持续领跑西部动漫。

  “借助园区基地的人才、硬件、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我们在动漫产品的制作环节省下不小成本。如果仅凭企业单打独斗,产品成本至少翻上几番。”视美动漫总经理刘兴算了一笔账。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陆续建成了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以及巴国城、洪崖洞、綦江版画等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应运而生的产业基地,催生了产品的积聚效应,众多中小企业联手“流水线”式的操作,使文化产品的集约化生产变成了现实。

  据了解,未来几年,市委、市政府将重点建设重庆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重庆大足影视剧制作基地、重庆南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重庆现代印刷物流基地、重庆解放碑时尚文化城、重庆黄桷坪艺术园区等“六大文化产业基地”,力推“重庆造”文化产品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责任编辑:申海燕)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