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消息:
前日,新加坡的两位交通微循环专家专程来渝,为重庆实现“主城畅通”把脉支招,强调交通规划的长远性,不能三天两头开挖;建议采取收“拥堵费”增加私家车成本的方式,鼓励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新加坡专家的说法有其道理,但其前提条件是:1、在现有道路条件下;2、微循环。也即是说,就重庆目前这个城市规模、人口车辆数量等条件下,并且如果这种情况一直不改变,没法变,那这些新加坡已成功行使30多年的高招,无疑可拿来为我所用。目前渝中半岛等局部区域,或可采用收费杠杆,逼私家车多绕行,但全盘复制,则大可不必。
应该看到,重庆与新加坡情况有所不同,一是,新加坡作为岛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那城市之壳是定死了的,没法扩张,而重庆有城市扩容的空间,不断的“重庆向北”,便是证明。扩张,便让人均使用道路面积数据扩大,就有畅通的基础,就不是微循环了;其二,一项公共政策的推出,要依据市民认可度,目前,当有房有车作为小康要件,还在中产阶层人士脑海孕育萌芽时,城市管理者却兜头一瓢冷水,让其拥车梦成为可能的噩梦,这于情于理难以接受。其三,汽车工业本身也是重庆的支柱产业,还在设法扩大产能,这消费终端一头设限堵死,汽车工业也将发展受困扰。其四,若私家车收取拥堵费,还有一块庞大的公务用车收不收?若不一视同仁,则公平何在?若收取,掏公家钱,开车的并不心疼,他照样上主干道来打挤,也解不了堵,而且,这锅里舀到碗里,还不都是公共财政,何必折腾?
同时,收费可以是路权再分配的杠杆,但也可能是懒政的借口,还会受到搞创收的误读。服务不到位,先来谈收费,这思路搞反了。如果先将公交系统规划得科学完善、功能齐全,让市民能够高效率地出行,譬如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换乘站,配有电影院、商场、餐饮等,舒适性很高,人们坐公交也许比开私家车还舒坦还方便,那样的话,不用你鼓励吆喝,市民自然会选择公交,哪怕有钱购车,也多只是用于郊游,如此则主城之堵可解。(责任编辑:静文)
<--/enpcontent--><--/enpcontent-->l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