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重庆资讯 > 正文

保卫重庆方言:官方选70人录音

www.xibuxinwen.com(2015-07-07)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记者李华) 啥子”、“等哈哈儿”、“嘿漂亮”……即日起,这些地道重庆话,将要开始被记载并保存了。昨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自2015年起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记录和保存语言、方言资料。

  重庆市被教育部列为首批4个省市之一,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渝中区、巴南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城口县、巫山县10个区县为重庆首批试点区县。试点从挑选方言发音人开始,据介绍,各区县将在老城区(区县行政中心所在地)遴选方言调查对象7名,其中方言发音人4名(分别为55-65岁老年男性、女性方言发音人各1名;25-35岁青年男性、女性方言发音人各1名);地方普通话发音人3名。

  发音人必须在当地出生和长大,家庭语言环境单纯(父母、配偶均是当地人),未在外地长住,能说地道的当地方言。市语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会考虑将其整理、制作成“重庆语音地图”放上网络,以渝中区为例,届时会用方言介绍渝中区概况、景点、街道,也许你还能听到小时候熟悉的方言儿歌。

  如果你是一位老重庆人,你有没有觉得,重庆话正在悄悄地变味?保护方言有什么意义?又该如何看待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对此,我们采访了几位本地人、外地人和语言专家。

  方言撞上普通话纠缠不清闹笑话

  本地人:方言变味常闹笑话

  读者郑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有一次,他和女朋友谈及演员陆毅,女友用重庆话说到“演员lùyì”,郑先生一时半会儿没反应过来,打趣说:“你说的难道是路易十六吗?”“lùyì,演诸葛亮的那个lùyì!”女朋友解释道,郑先生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演员陆毅。

  无独有偶,读者王先生称,有一次在一所小学门口,看见小学生玩游戏,“小心点,危险(wi xin)!”其中一个小学生说道。此话一出,王先生笑了,纠正说: “重庆人说危险,应该是wéi xin。”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读者张先生说,有一次他回到位于沙坪坝华宇广场的家,父亲问他,“你明天要出去吗?”这让张先生觉得怪怪的。因为,按标准重庆话的发音,这句话应该是“你明天要出去迈?”为此,他有点纳闷:父亲明明是一位老重庆,为什么这口音还变味了?后来一问父亲才知道,原来,父亲觉得自己出去旅游不会说普通话很丢脸,所以最近在学习普通话。

  外地人:说普通话被认为很装

  曹女士老家在山东,98年考上重庆某大学,毕业后留在重庆工作至今。参加工作后,曹女士发现身边同事都以重庆话交流。在这样语境下,她开始学说重庆方言。“我觉得重庆话听着提劲,适合男人说,成都话可能更适合女孩一些。”在她看来,重庆话多带“把子”,应该规范文明用语。

  她还观察到关于重庆方言两个奇怪的地方:在全国很多城市,同样尊重当地方言,但大家在工作、公共场合通常选择普通话。而在重庆,很多人不分场合坚持以重庆话交流。

  她说,重庆人普遍认为重庆人就应该说重庆话,这也是一种超过很多城市对本地方言的执着。“生活中,别人听见我说重庆话还算可以,就认定我是重庆人,如果我切换成普通话,他们就觉得我很装。”这让曹女士有些不解。

  语言专家:鼓励孩子接触方言

  西南大学文学院方言学博士孙红举介绍,在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下,方言生存空间缩小了。孙红举说,现在,除了年轻人、小孩多讲普通话,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因此,越来越少年轻人能够说出地道方言了。

  “保存方言发音很有必要,方言里包括丰富地域文化,能够给后代留下珍贵文化财富。”他说。有人说,重庆人说话喜欢带“把子”,比较粗俗,专家怎么看?民俗专家、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教授段庸生表示,人类文明趋势是往雅化走,重庆方言也不例外。而评价重庆方言的“粗”,应该结合当地情况。在山、川中来回奔波的重庆人,居住环境潮湿,内心难免郁闷,于是语言才有了快、硬的特征。“语言特征不能简单用粗俗、高雅来划分。”段庸生说。

  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积极推广普通话,生活中引导孩子多讲普通话,只为让孩子更快融入现代化社会。孙红举认为,教学应以普通话为主,生活中孩子可以适当说方言,除了对与人交往、融入当地企业文化有帮助,还能增加一种思维方式。“我认为适当接触方言是有必要的,这也是传承文脉的表现。”段庸生说。

  守住方言守住文脉

  前几年,广州市政协曾建议提高普通话在广州电视台的播出比例。此提案一出,引发了关于是否应该“保护粤语”的讨论,广州市还掀起了一场“保卫粤语”运动。

  广州面对的问题,重庆也正在面对。而重庆方言的境遇,似乎不比粤语乐观。因为,粤语及粤语文化能得以保存和流行,与广东地区传统的地缘优势密切相关,而重庆作为新兴的城市,并没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幼时朗朗上口的儿歌正在慢慢消失,“架麦”“收秤”,懂的人越来越少,而这些背后,是一座城市文脉的流失。

  还记得大学时代,笔者最喜欢听同学讲家乡方言,当被告知“我们那儿没有方言,都说普通话”时,不免有些怅然。因为,在我看来,方言非但不“土”,反而会让人显得有魅力,为谈话增加不少谈资。

  笔者身边有很多家长,从小就要求孩子在家在外说普通话,哪怕这些家长本身的普通话十分“椒盐”。在我看来,这是十分没有必要的,因为说好方言和日后孩子进入大学、步入社会,说好普通话之间并不矛盾。电视、电影都用普通话,孩子并不缺少耳濡目染学好普通话的机会,反之,从小说好方言才是必要的。生于斯,长于斯,被城市哺育长大的我们,有义务守护好它的文脉。而文脉的直接载体,就是方言,丢了方言,无异于自断城市文化之根。

  当我谈论方言的时候,我在谈论什么?多样性。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铁板一块,无根且无聊。所以,我以说一口标准的重庆话自豪,并认为这是家乡赠与我的一笔值得珍视的财富。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