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4日,周金平从西安捧回了获奖证书和奖牌。
1月5日,记者闻讯采访了获奖归来的周金平,并随即电话采访了这次比赛的评委之一、西部歌王、著名歌唱家王向荣先生。
王向荣用浓重的陕北口音对周金平的演唱进行了点评,他说:“我们七个评委一致认为,周金平的演唱味道非常地道,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他不是通过别人指点,而是本人用心在演唱这首陕北民歌,出口就是一股黄土味道,嗓子浑厚,以情带声,把歌的灵魂——情——唱出来了,是带着陕北人民的感情演唱陕北民歌的,在所有男选手中是佼佼者。”迷恋那土得掉渣的韵味 靠自学唱歌
周金平1961年1月生于榆林市,家就住在镇北台下。小的时候在老家,那些赶脚的汉子半夜三更过路时唱的 “信天游”常常让他迷恋不已,那种土得掉渣的曲调、韵味常常萦绕在他的梦中。即使现在站在舞台上,那种韵味往往还在脑海中浮现。
因此,周金平最爱唱陕北民歌。他1977年初进入黄龙县戏校学习,1980年起在县豫剧团工作,1994年调入咸阳豫剧团。但他真正学唱歌是1983年从黄龙县文艺宣传队开始的。他曾受延安歌舞团白木兰老师指导学过声乐,其后便全靠自学,通过听磁带、碟片一句一句地学,一首一首地唱。就这样,他自觉借鉴陕北三大歌王贺玉堂、王向荣、孙志宽的唱法,还有榆林地区许多民间艺人的唱法,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采纳吸收。他曾回老家,专门走访了一位名叫“狗娃”的89岁的民间艺人,亲耳聆听了他唱的许多没有记录的民间曲调,那种韵味让他心领神会,受益匪浅。
周金平的歌唱生涯经历了原生态、戏曲、流行、再到原生态的回归过程,融合了各种不同唱法,因而韵味独特,与众不同,即使在原生态唱法中,也是独具特色的“这一个”。
骑着摩托赶场子 热衷公益演出
周金平告诉记者,从2002年到2006年几年间,他几百次出外演出都骑着摩托,去户县、泾阳、三原等周边县区,都是骑着摩托赶场子,寒暑不避,风雨无阻。好在和他一同在市豫剧团工作的爱人与他一路同行,使他倍感欣慰。他笑着说,没有办法,老大正在上大学。而从2006年以来,随着他演出声誉日增,他的出外演出大多是邀请单位专车接送。
去年7月,周金平应邀参加了第七届香港国际金紫荆花红色艺术大赛,其中声乐系列大赛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香港、澳门及内地共130余名选手,经过4轮角逐,他荣获“金紫荆花最高奖”。这些年,他的演出足迹西至西藏、东至齐齐哈尔、南至海南三亚、北到内蒙边陲,曾多次与阎维文、克里木、吴雁泽、马玉涛、才旦卓玛、斯琴格日勒、六小龄童、游本昌等明星同台演出。
从2001年至今,周金平每年参加公益演出达30余场,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八一”慰问老红军、各部门送文艺下乡等活动都有他演出的身影。2008年2月2日(腊月26),由他个人组织的“2008和谐之春乡村义演”在渭城区司魏村隆重举行。他动员咸阳、西安、泾阳等地的演员参加演出,车辆和音响设备都是租的,费用他个人负担。司魏村的锣鼓队、秧歌队全部出动进行配合,整个演出场面壮观感人。咸阳电视台全程录像,于正月初八晚播出。他感激市豫剧团对他演出的理解和支持,使他无后顾之忧。
带病参加比赛竟获头奖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周金平参加2008陕西省声乐比赛很偶然。去年11月上旬的一天他正在西安陕北民歌研究会录音棚录音时得知举办比赛的消息,第二天就到市文化局填表去省上报了名。比赛从12月5日到21日,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周金平一路冲刺,最终获得原生态组第一名。这一组的选手主要来自民歌的故乡延安、榆林地区,多数是专业团体演员,全省61人进入复赛,40人进入决赛。
12月17日复赛,而周金平16日晚上因感冒还在市中心医院打吊针,晚上戴了一夜呼吸机,17日一大早起床后突然失声,他一时手足无措,忐忑不安地赶到比赛现场后才逐渐恢复。他抱着就此一搏的心态走上舞台,反而感到更放松了,《看妹妹》和《打樱桃》两首歌唱罢,结果评委现场打分竟遥遥领先于第二名2分。之后,到20日他一直在打吊针,进行雾化治疗,21日又走上了决赛赛场,他以一曲清唱《泪蛋蛋》技压群雄,又一次夺得第一名,毫无争议荣获比赛一等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据周金平介绍,决赛选择清唱《泪蛋蛋》,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这首歌虽然只有7句,看似简单,但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唱起来难度非常大。清唱则是最见功夫的唱法,也最难唱,在起调、运气、音域、吐字、行腔、收腔、情感等方面都要细致入微恰到好处把握。而他为唱好“泪蛋蛋抛在沙蒿蒿里”一句,就曾下了好几个月工夫。
周金平的下一个目标是冲击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他虽然已近天命,但原生态唱法没有年龄限制,他还有机会。以他对歌唱的全身心投入,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本报记者 杨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