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斗近照
记者 蔡广银
4年前一次拥军笔会现场,我认识了张伯斗老师,当时我还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因为人多,并没有过多交谈。只是他那满头的银丝,那和蔼可亲的笑脸给我留下至深印记。
看张伯斗老师的作品,取材之广,造型之神,构图之险,笔墨之厚,场面之大,让人耳目一新。作为一个花鸟画画家,他有能力和水平把大写意花鸟画推到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他平时的素材积累、草图练习、生活体验、天赋储备等都有着密切关联。他常说,大写意就是要有大肚量、大题材、大手笔,方能成家。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凡是作者与之有激情的东西,都应在其创作视线之内。任何大者都不能忽视了小的积累。
张伯斗笔下的荷花叶子大、花大,是大写意花鸟风格的杰出代表。大写意是张伯斗的创作风格。他说磅礴大气也是我们民族精神和魂魄的体现。因此,张老的作品立幅高峻、横幅磅礴,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的画浓墨重彩、比较粗鲁。也有人将荷花画得很娇美,很灵秀,那也是一种美。
张伯斗老师对记者说:“我画的荷花、荷叶都比较粗,这是我的创作特色。艺术嘛,就是要有不同,人人都画得一模一样,那有什么必要呢?”
生活中的张伯斗先生处世低调,不喜张扬,待人平和亲切,笑容可掬,从不陷入任何无谓的人事纷争。可一旦站到画案前,却仿佛变了一个人,那种自信,那种专一,那种神采,让人不由得想起苏轼在评价吴道子的画时所说的那句话——“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而这种果敢和胸有成竹则来源于画家深厚的综合修养和高超的笔墨驾驭能力。胸有丘壑,腕下生风。境界已熟,心手相应,方能拿捏有度,左右逢源。张老师说,作为一名学生,最让他自豪的便是从老师们那里感受并继承了对中国画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张伯斗不仅绘画功底深厚,其的书法更是飘逸潇洒,让人陶醉。张老书法具有典型的传统风韵、书卷气、文人味非常浓。他临池挥毫一招一式,一点一画,绝无草率之意,更无蓬头垢面之嫌。他擅长行草书,是因为他对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贴》有较深的研习,对于孙过庭的《书谱》更有着着迷的兴致。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成为“吊书袋”,而是摄其精髓而不摹求其形,得其神韵而又善于融合、创新。欣赏张先生的作品,使人时时可以感受到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雍容,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流畅,草书的落拓奔放……美妙的文字都在先生的笔下和谐有机地巧妙融汇于一笔一画、一字一行之间,足显功力之厚,学养之深,涉足甚广。
几十年来,张伯斗老师执拗前行,寂寞相随,苦累相伴,但他却很快乐,读帖、临帖、读书、创作,于墨白之间感受万千气象,品味文人墨客“斗酒诗百篇”的豪放旷达。相信,真的艺术会青睐于那些寻其规律而又义无反顾的人,张伯斗老先生一定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好。
张伯斗老师简介:
张伯斗1940年出生,江苏徐州人,汉族,1958年学习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1984年毕业于“全国中国画辅导员学习班”。1988年毕业于首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市场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江苏书画院特邀画家。
1993年参加由中国中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外咏梅书画展”。书法作品获深圳“银海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
1994年3月书画在庆祝建国45周年海内外大赛中获“国际金奖”。
1994年8月首届“黄河杯”全国书画大奖赛获“铜奖”,并赴新加坡展出被收藏。
1994年书画作品在华夏书画艺术艺术人才研究会书画大赛中获“佳作奖”。作品被收藏。
1995年10月书画作品参加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合办的“95跨世纪当代书画作品大联展”。并入选“跨世纪当代翰墨艺术家书画库”。
1996年3月一幅国画“牡丹八哥”参加由十几个国家杰出文艺团体授予“国际书画艺术名人”荣誉称号。
1999年11月一幅国画牡丹作品入选“江苏省神剑文学艺术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1999年本人艺术传略入编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市场研究中心主编《二十世纪人物大典》一书。
2008年5月参加在深圳“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书画作品在展出期间深受专家高度赞扬。
近几年部分书画作品被广东省市、江苏省市、四川省市、黑龙江、北京市领导收藏。还有部分作品被美国、新加坡、日本、香港、西藏活佛、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等朋友收藏。张伯斗十分热衷于公益事业,他先后向部队、慈善机构、困难团体个人赠送书画作品上百幅,得到了群众和业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