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记者李强)西安工业大学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共建院校,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院校。
长期以来,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不断凝聚优质教育资源。2003年创新性实施“3+3+2”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提出“根植企业行动计划”,并于2010年实施;2008年开设“对日软件工程师实验班”;2010年成立教改实验学院。2009年《面向中小企业,创建一线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目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至2014年,获得“教学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150项;获得省级项目215项;居省内同层次高校前列。
多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位居陕西同类院校前列,并屡获表彰;曾入围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80强。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意大赛、光电设计大赛、工业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NOC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网络虚拟运营创业专项赛、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书协、教育部主办的“兰亭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以及省部级赛事中获奖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200余项。
多年来,莘莘学子综合素质强,成才率高,后劲足,涌现出许多创新创业群体。其中既有90年代的弄潮儿,也有新时期的创新创业者。诸如:西门子华东区销售总监;入选中组织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千人计划”的全维智码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鼎天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获得“西安市青年标兵突击手”称号、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带领村民致富的大学生村官;入选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2012年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的西安众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校期间,参与科研项目、设计开发的系统被企业采用,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获全国实物竞赛优胜奖、全国优秀理论设计奖,并获得浙江大学国家光学重点实验室1万元科研资助的本科学生;以及一批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各类竞赛中的获奖者……
这一切,得益于学校不断汇聚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得益于学校的创新教育、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得益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增强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创新创业从人才标准上定位
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创造力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创新型人才”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明确教育目标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面向企业,立足一线,培养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确定为人才培养总目标,提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专业基础,娴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竞争的综合素质”的专业培养目标,使毕业生具备成长为现代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学校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知识标准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程管理知识等。能力标准包括:学科基本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素质标准包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与规范等。
培养方案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专业导论、学科前沿、创新课程等;重视实践环节,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技能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经学校认定获得学分。学生取得7个以上创新与技能学分,方准予毕业。
创新创业从培养模式上破题
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003年学校实施“3+3+2”培养模式。该模式由“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平台构成,并将综合素质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2008年,学校提出“根植企业行动计划”,并于2010年实施,校企共同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开展培养方案大问诊,校领导带队分6个组到全国16个省市30多个城市近100家企事业单位开展调研,听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聘请企业、研究所、公司一批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优化。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2008年,学校开办“对日软件工程师实验班”。2010年,成立教改实验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目前,有6个专业为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教改实验学院开办8个类别的实验班,涵盖所有工科学院和经管学院,选配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优秀人员共同作为学生导师。
学校积极推进校校、校地、校企、校所合作和开展多层面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与陕西省渭南市、榆林市、商洛市政府和兵工企业、研究所及有关地区3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共建西安工业大学。企业、研究所、公司、校友在校设立了26项社会奖学金。
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系列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1~3学期为通识教育阶段,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和开放性实验,增设创新方法课程,全面开放基础实验室,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4~6学期为学科基础教育阶段,鼓励学生结合兴趣与特长,自主选题,自组团队,以立项形式实施创新训练计划。推进导师制,协助学生选题,鼓励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在校级创新训练项目的基础上,择优推荐省级、国家级创新训练立项。在国家、省和学校创新训练基金支持下,以学生为主导师为辅实施创新训练计划,创新训练及其成果计入“技能与创新学分”。学校鼓励参加创新训练计划的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展示创新训练成果。7~8学期为专业教育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专业方向课程,鼓励学生选修创业指导类课程。学生依托创新训练成果,策划创业训练项目,组建创业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施创业训练。这一阶段以企业策划、产品策划、生产运营策划和经营管理策划等为主,学校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和经费支持,并组织企业专家对创业训练成果进行评估,推动优秀创业计划进入创业实践阶段。
学校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建成了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健康心理等五大类近300门公共选修课,同时,加强优质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在线课程。
创新创业从实践环节上强化
学校按照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4个板块组成。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上,强调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第一课堂为主,以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第二课堂为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中,贯彻“训练工程化、实验综合化”的原则,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融入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所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都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并通过强化教学管理,加强质量监控,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行。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建立了多个校内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实践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搭建良好平台。校内所有实验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吸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学生自选项目和指导教师,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参加教师的科研。大学生创业实验室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智力和政策扶持,提供指导和服务。2009年,学校工业中心的建设成就与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设立了每年100万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创新训练。依托“大创”项目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科技竞赛活动,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70余项。充分发挥大学生科协和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作用,开展创新计划竞赛与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形成了“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模式,催生了一批创新创业成果。
创新创业从师资能力上建设
学校强化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建立专兼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强化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培训或进行学术交流,使有国外研修经历的教师数量达50%,其中,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均有国外学术交流经历;选派教师到企业、研究所进行实践研修、挂职锻炼,或开展合作研究,或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承担科研开发任务,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增强教师的工程背景;聘请企业优秀人员讲授创新创业课程或作为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多年来,实行“双导师”制度,指导许多学生到企业实地完成毕业设计,收到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