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谭坝镇“四个一”模式助推产业精准脱贫
(李文化 陈康玲)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位于汉滨区北部山区,距城区40公里,总面积127.4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4个社区,1.5万人,其中贫困村6个、贫困社区3个,截止2017年6月底,全镇实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03户4064人。受农业基础设施弱、土地条件差、信息闭塞等限制,全镇产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效益低,这也是大部分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大部分贫困户只有靠外出务工为生,留守在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帮扶工作难度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谭坝镇党委政府深刻意识到如何利用本地有利资源搞好产业建设,把劳动力留在当地实现稳步增收才是解决全镇脱贫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围绕这个课题,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产业脱贫做为精准扶贫重心,通过考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借助招商和当地能人志士回乡创业等方式,围绕产业发展“四个一”, 实现“造血式”扶贫,推动谭坝稳步脱贫。
提升“一个支部+”,实施党支部+X+贫困户
一是党支部+夜校+讲堂,政治引领“富脑袋”。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利用谭坝夜校、党员远程教育、党员先锋讲堂等培训阵地,对党员干部定期进行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力。二是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推动发展“富口袋”。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合作社、能人大户等多种X,通过技术支撑、保护价收购、与贫困户结对,实现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等有效整合,实现合作共赢。截至目前,谭坝镇已成立合作社28个,发展了烤烟、核桃、黄花菜、中药材种植、林下养殖等多个产业基地,共带动贫困户400多户,有效增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其中谭坝镇绿健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50余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2016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已成为汉滨区北山最大的土鸡养殖基地;安沟有机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松坝社区流转土地1027亩,栽植茶树560亩,目前茶树长势良好,为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草庙村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将整村土地进行流转,先后成立了陕西晟佳新能源有限公司和汉滨区百草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个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生态种养产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拓宽发展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一个大产业”,形成旅游产业龙头引领
旅游扶贫是我国确定的新时期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之一。谭坝镇分析客观条件,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及水域优势,引进西安金基开发公司在松坝社区境内启动安康·松坝康养小镇建设,在保护水源地的前提下,全力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亲水乐园为一体的康养旅游度假胜地。目前,该项目概念规划设计已完成,正在办理相关前期手续。借助旅游开发,一部分有能力的群众在经过培训后,自己经营农家乐,实现困难户到“老板”的华丽转身。
开发“一个新业态”,建设社区工厂方便就业
今年以来,谭坝镇深入推动党建精准指导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探索推进“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模式的精准扶贫工作,坚持就业与搬迁“两条腿”走路,依托本地优势资源,镇党委积极联系协调,招凤引凰,在松坝社区内把镇国土所办公楼腾出来无偿提供给恒润电子厂,解决了30个贫困劳动力的就近就业问题。这种“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决定出资600万元在松坝社区再建一个3000平方米的社区工厂,通过招商的方式吸引福建石狮市金鳗王服饰有限公司入住社区办厂,解决200个贫困劳动力就业。
拓展增收“一种新模式”,发展农光互补项目
谭坝镇党委政府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利用光照资源,引进中利集团在谭坝社区为三个当年脱贫村集中建设1.1兆瓦光伏农场项目,实现年平均净收益60多万元。同时在光伏棚下建设农业观光园和葡萄、魔芋、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光伏农场,年亩均收益可达5000元以上,还可以解决80多个贫困劳动力就业,让贫困村实现25年稳定的“光伏+农业+就业”脱贫致富。光伏农场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为一块土地带来两份收益。通过“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项目实践,让扶贫对象以劳动参与、土地入股获得工资和红利,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