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涧这片被黄土高原环抱的土地上,有一位骑摩托车、背理发包的男人,正用最朴实的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他,是王晓军,更是中共清涧县委社会工作部与清涧县乐施德志愿者协会共同培育、支持的模范人物,是“清涧精神”的鲜活缩影。

党建引领、多方培育下的“当代活雷锋”
中共清涧县委社会工作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搭建服务平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清涧县乐施德志愿者协会积极响应、广泛动员,涌现出一批像王晓军这样的优秀志愿者。他不仅是协会理发组组长,更是清涧志愿服务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和情感纽带。

十几年来,王晓军的摩托车行程绕遍清涧县所有乡镇,他为脑梗患者上门理发,陪独居老人拉家常;给留守儿童送文具书本,为智障人士耐心修剪;帮老人办理养老金年审,深入工地为农民工义剪。哪怕面对油污积垢、异味扑鼻的特殊服务对象,他也始终面带微笑,一丝不苟。
他的摩托车辙,印遍全县九个乡镇与偏远山塬。那不是普通的路,是中共清涧县委社会工作部与协会共同铺就的“爱心地图”;他的理发包,也不仅是工具,是政策与服务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温情载体。
新时代清涧志愿服务的“指向标”
他不是一个人在行动。他的背后,是中共清涧县委社会工作部的政策引领与资源支持,是清涧县乐施德志愿者协会的组织孵化与平台搭建,是成千上万清涧人淳朴、坚韧、善良的集体性格。

从受助者到施助者,从“被温暖”到“温暖人”,王晓军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共清涧县委社会工作部与清涧县乐施德志愿者协会“培育—赋能—引领”机制的生动体现。他不仅为自己的人生赋值,更成为清涧基层治理与民心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民间力量”。
这辆摩托车,骑出了一条跨越山峁沟壑的“流动理发店”;这个红马甲,穿出了陕北老区最动人的精神符号。王晓军做到的,不只是理发,更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党的关怀、社会的温暖,修剪进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