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实干出实招 确保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作者 胡红莉
穿行在石泉的田野乡间,只见农户正在抓紧时间准备秋收秋种,项目工地正在进行扫尾工作......全县处处呈现出一派大干、实干、苦干、快干的景象。石泉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指标任务,聚焦问题整改、聚焦补短板强弱项、聚焦长效产业发展、聚焦民生办实事,确保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聚焦“三有”,鼓腰包、“实惠”
“这下好了,村上成立了合作社,我们就不用担心烤烟的技术和销路问题啦,只管放心的种。”贫困户胡德军开心地说道。
今年四月初,石泉县后柳镇牛石川村成立了“永苗烤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烤烟400亩,带动贫困户增收,让贫困户的腰包鼓了起来。
近年来,按照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李启全提出的产业扶贫“335”发展战略(即“村村有集体经济,户户有长效产业,人人有稳定就业”增收“三有”;扶能人、扶企业、扶贫困户“三扶”;全域旅游、能人兴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集体经济组织“五带动”助脱贫)要求,石泉以74个贫困村为重点,逐村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确保每村都有1—2项村办合作社或企业、股权投资、村外置业、互助协会等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以全县3440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为重点,因户施策落实蚕桑、黄花、茶叶、果业及种畜禽等周期三年以上的一产和农家乐、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等发展相对稳定的二三产业,积极搭建销售渠道,确保每户至少有1项可持续发展且稳定增收的产业。努力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户户有长效产业、人人有稳定就业的脱贫增收目标。截止目前,全县7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4872户有产业发展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发展有长效产业,全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实现了全覆盖。
聚焦“短板”、对症下药、“实干”
中、省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情况后,石泉先后召开2次常委会和脱贫攻坚专项督查整改会,研究部署整改落实工作,各镇、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面狠抓整改,举一反三,全力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推动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县、镇、村干部迅速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全身心驻扎一线抓落实,白天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看产业、看项目、看工作进度;晚上利用院坝会、板凳会、工作例会抓学习、抓宣讲、抓总结。在选择产业脱贫路径上精准发力,对症下药,夯实贫困群众产业增收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细节、把握关键,开展“回头看”,认真查找“两不愁、三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开展督导检查、形势研判、指标分析、标准比对、任务倒查,通过自查、互评、他人帮找、集体会诊的方式,重点找短板,找不足,找缺点,找亮点,做到知根知底,知彼知己,坚持扬长避短抓实短板补缺、补漏工作,着力提升“摘帽”退出工作质量。
聚焦“民生”、解难题、“实在”
“谢谢,太感谢领导支持了,这下我们这里几户种烤烟的烘烟就方便多了。”饶峰镇齐心村烤烟大户付顺斌紧紧握着县领导的手感激地说道。
返乡创业的付顺斌在政府支持下种植了150亩烤烟,但新修的5大间烤烟烘房却因位置偏远还没有通上动力电,正在他焦急万分的时候,县领导带着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他家,为他及时解决了用电难题。
就像这样,两河镇集中安置点的用水问题在县级领导协调下一周内得到了解决;烤烟大户和紫皮长茄的销售问题五天内得到了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两周内得到了解决。这些只是县级领导解难题的部分缩影,
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如何啃下脱贫摘帽“硬骨头”,石泉探索创新建立了县级领导“挂帅”以镇为单位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即县委常委和“四大班子”一把手担任组长、其他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并包抓到村到户),县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推行“三五三”(即坚持民意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善抓工作重点、难点、热点、薄弱点、缺点(短板),做到亲自谋划、亲自抓办、亲自验收)工作法。每周至少2天1夜到镇村开展“联镇包村到户”工作,有效破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各类难题,全面提升镇村脱贫攻坚工作质量,确保整县脱贫摘帽目标如期实现。上半年以来,因脱贫攻坚工作约谈30人、诫勉谈话4人、免职2人每位领导平均每周深入3个村、走访6户农家,解决各镇村脱贫攻坚难题320余个。不仅如此,石泉还通过建立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充分发挥各级书记的统筹协调和示范引领作用,做到“群众说事、书记接事、组织办事、安宁无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该县县镇两级书记累计受理各类民情民意事项3715件、累计办结368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