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甘肃资讯 > 正文

甘肃全省1720万亩土地大旱 37万人饮水告急(图)

www.xibuxinwen.com(2009-07-16)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7月13日,甘肃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消息:截至7月12日,全省受旱面积达1720万亩,37万人饮水危急。会宁告急!榆中告急!定西告急!武威告急!大旱,正在向全省蔓延!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旱情严重地区实地探访。

  榆中北山,十年九旱。今年,榆中再遭大旱,20万亩庄稼绝收,4万余人饮水困难!

  县城饱雨山乡才湿

  7月14日清晨,兰州上空阴云低垂,凉风夹杂着雨星驱走了多日的炎热。 同一时间,多日未见的雨点逐渐洒落在了榆中县城的大街小巷。

  数十公里之外,榆中县城北侧的北山之上,贡井乡崖头岭村,64岁的金泗禄6时许就从炕上爬了起来。见天空有阴云,他大喜过望地唤起了老伴。二人麻利地将自家的院落扫干净,打开了水窖的入水口。“只要下雨时地上起水,窖里就有水了。”金泗禄当时这样想。

  几十里之外的园子岔乡青年村,强家海起得更早。发现阴云后,他扫院子、开窖门、取盆子放在院子里,之后,拿着铁锹跑上了自家屋后的公路,用土修起一条边沟,边沟的一头连接公路路面,另一头伸向他家屋后的水窖入口……一系列动作有序紧张,43岁的强家海像个训练有素的战士。

  雨越下越大,不多时,整个榆中县城便笼罩在浓浓的雨雾之中。但北山的金泗禄老人却白白地忙活了一个早上。零星飘落的雨星转瞬即逝,“刚刚下湿地皮。”

  强家海所在的村子,雨持续的时间稍长一点,公路上汇集而成的溪流通过之前修好的边沟冲了下来,但在距离强家水窖入口还有几米远的地方,就爬不动了。

  阴云缭绕,雨星却渐渐稀疏。14日早上,榆中北山,空等了一场的不止是金泗禄、强家海二人。

  青秆小麦根部枯黄

  榆中县7月7日发布的旱情报告称,自今年3月份以来,该县降水量仅为40.1毫米,比往年同期偏少58%。据6月16日旱地耕作土壤墒情调查,该县中北部地区0-10厘米的表土层为干土层,10-20厘米平均含水量仅为7.1%。

  上午10时许,记者在崖头岭见到金泗禄的时候,他正在路边自家的麦子地里拔苦苦菜。“庄稼都晒死了,这东西却越晒越能长。”老人苦笑着说。他的身边,一尺多高的长芒小麦随风起伏,秆身翠绿,根部却已枯黄。

  “穗头里都是秕的,最多晒上十天半月,这庄稼就全都完了。”金泗禄用手捏开了一个麦穗,秕秕的穗壳中流出白乎乎的面汁。“已经一年多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了,能有庄稼吗?”金泗禄说,他所在的贡井乡,自去年6月份之后就再也没有下过像样的雨。

  “老天爷把下雨给忘了。”上花岔乡黑虎村,68岁的李玉禄老人摇着头说,他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还没遇到过这么旱的天气。

榆中村民水窖里快没水了

  田间地头几近绝收

  榆中县旱情报告称,截至7月7日,该县18个乡镇196个村的75万亩旱地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旱,65万亩受旱严重,其中重度至绝收面积20万亩,旱情造成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7530万元。

  上花岔乡通往园子岔乡的公路边,一排公用水窖沿路基下方一字排开。“今年全都干了,往年,这些水窖里都有水,谁家水不够吃的时候,可以过来取,水充裕的时候,还能取水浇一些菜地。”附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青年村村头的一块扁豆地里,强家海正在拔扁豆。记者看到,几亩地的扁豆,只有几寸高,但秆身已经枯黄,上面挂着几颗秕瘪的小豆角。

  强家海家有六口人,今年种了20亩豌豆,10亩扁豆,10亩麦子和少量的土豆。收成好的一年,40亩地的收成,完全能养活全家,但在大旱之年,强家海愁上眉头。“即使现在下了透雨,除了土豆,其他的庄稼全都完了,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在一块大豆地里,强家海双膝跪地,双手在地里一顿乱刨,却不见一点湿土,他手抓起一把土撒下:“都是塘(干)土。”

  强家海地头对面的公路边上,村民张宗新正和家人把拔下的扁豆往架子车上装。张宗新说,他今年种了7亩扁豆,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最多能收150斤,而往年同样多的地,他至少能收1500斤。“几乎是绝收!庄稼人今年的苦白下了!”

  焦渴苦盼下场透雨

  在榆中县,15个乡镇的128个行政村面临缺水危机,缺水人口4.6万余人,牲畜近4万头(匹、只)。如近期无有效降雨,预计到8月底,该县的人畜饮水的缺口将达3.5万余吨。另一组数字更为触目惊心:至7月12日,兰州市所辖的榆中、七里河、皋兰、永登四县区的8万人存在饮水困难。

  金泗禄老人说,他家的三口水窖,已有两口干了,第三口水窖内的水仅够一家人生活一个月。为了省水,他和老伴将家里的脏衣服用驴驮到了10多里之外的小草洼沟,在那里的一个天然涝坝边洗了。

  采访中,村民金泗海正赶着自家的几十只羊前往小草洼沟。他说:“家里的水人都不够吃了,哪有牲口吃的?”

  记者在崖头岭村采访时发现,村上70%以上人家的水窖都面临干涸。缺水,已经成为榆中北山人面临的迫切难题。

  干旱所致缺水危急的并不止北山,也不止榆中。

  榆中县政府表示,该县已成立抗旱救灾领导小组,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将农作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兰州市也积极争取到国家重大抗旱资金190万元,兰州市财政局累计下拨170万元,用于全市抗旱农业生产和解决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7月14日下午2时许,记者离开园子乡青年村的时候,阴云终于在北山的上空集结,雨星越来越密集,并扯起一道可喜的雨幕。

  “求求老天下场透雨吧!”雨雾中,村民们默默祈愿。

  但愿这是一场透雨!

   孩子们去村外抬水

  定西

  北部山区旱情持续加重 夏粮绝收秋粮减产已成定局

  重旱区面临断水

  今年1月至7月,定西市六县一区北部山区旱情持续加重,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335.9万亩,其中重旱面积达165万多亩,农作物绝收面积46.1万亩,人畜饮水同样面临严峻考验……

  五口之家窖水枯竭

  7月14日中午,定西市安定区白碌乡复兴村。村民王喜成提着一小桶水从院外的牲畜圈走过时,5只羊、2头猪爬上低矮的圈墙,发出乞求的叫声。 老王提着水小心翼翼地绕过圈舍,放到厨房里,此时,他家用于储水的一口大缸已经见底,这一小桶10余公斤水,是老王一家五口和牲畜的当晚生活用水。

  而此时,王家院内、院外的5眼水窖已经枯竭半月。这些天来,王喜成家洗衣服也不敢放洗衣粉,洗完衣服的水还要给牲畜吃。幸好,王喜成的邻居只有一人在家,王喜成每天可以从邻家水窖里挑两担水,才解决了眼前的难题。但王喜成仍然在担心:如果持续干旱,邻家的水用完了怎么办?

  和王喜成相邻的6户村民,大都靠邻居王国成家仅有的窖水接济。在距离定西市80多公里的这个北部山区村庄,人畜饮水成了眼前的头等大事。

  蓄水仅够支撑10天

  在复兴村驻村干部朱振伟和乡包村领导魏彦彪的调查数据里,该村水窖面临干枯的数量一直在发生变化。

  复兴村共有198户839口人,“目前全村已有近30户村民断水,大部分村民水窖存水仅有半桶高度,干旱如果继续下去,30%至40%的养殖户家的窖水仅能维持10天,70%的村民面临断水威胁。”据两名干部介绍,从今年2月至7月,该村降水量仅67毫米。

  安定区水利水保局最新调查显示,该区是定西市北部山区干旱最严重的地区,属于重旱区。今年1月至6月,全区降水仅68.6毫米。安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马主任告诉记者:“安定区正常年份的降水量是380毫米,干旱年份降水量280毫米左右,而今年上半年全区的降水量还不及干旱年份的零头。”

  目前,安定区的旱情正在从北部山区的鲁家沟、白碌、石峡湾、葛家岔、新集、西巩、秤钩等乡镇延伸开来。与白碌乡相邻的石峡湾乡清水村,人畜饮水也成了当务之急。

  交通相对便利的清水村引流乐一眼山泉,修了两间储水房,一昼夜能蓄水24立方。村主任张学礼说,这两个水房只能供3个社99户人家,另外5个社则难以顾及。更多的村民采用互相调剂、互相帮助的办法渡过难关,但他们的窖水也只能维持10天左右。

  在清水村村委会附近的一间水房门口,该村村民正在等着接水,但水管里的水时断时续;流入蓄水池的泉水,也随着干旱的加剧在减少。在一些村庄,有的村民不得不将大牲畜卖掉,以减少家庭用水的重压。

  17万人饮水困难

  迫于储水危机带来的压力,白碌乡、石峡湾乡的少数村民试图长途拉运,但拉运成本令村民难以承受。

  石峡湾乡乡长田富贵说,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区政府所在地55公里,村民用三马子拉运原本5元1方的自来水,成本将增加50元左右,而更边远的村庄1方水拉运成本最高增加到80元。白碌乡一些村民驾驶三马子到会宁头寨镇拉水,每方水运输成本也在50元左右。

  白碌乡村民告诉记者,为解决缺水最困难的村民的生活问题,安定区每天安排水罐车给这里送水,但因这里山大沟深,送水车辆又太少,大量的缺水仍在持续。

  定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李新民说,除重灾区安定区的7个北部山区乡镇外,陇西北部的6个乡镇,通渭北部的3个乡镇,临洮北部的5个乡镇,通渭北部的马营、北城等7个乡镇……定西市共有40多个乡镇面临饮水困境。

  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调查显示,定西市有17.14万人、4.42万大牲畜存在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其中占比重较大的安定区,有6.1万人、1.6万头大牲畜遭遇饮水威胁。

  夏粮绝收秋粮减产

  严重干旱不仅带来了人畜饮水等诸多生活困难,同样伴随着农作物的绝收和减产。

  记者沿途采访时看到,大片的玉米因长期的干旱和曝晒叶片卷成筒状,没有地膜覆盖的洋芋,枝叶稀稀疏疏,地皮大片裸露。村民说,目前玉米正值抽穗季节,由于干旱缺水,大面积的玉米无法适时抽穗,“即便是日后再有透雨,玉米和洋芋的减产已成定局。”而他们的小麦等夏季作物已基本绝收。

  王喜成今年种了10亩小麦和少量的豌豆,“小麦绝收了,没有任何指望了!”王喜成在指望另外的30亩玉米,希望多少有些收成。

  6月底以来,定西市一直在关注旱情的蔓延局势。7月8日的最新调查显示,该市北部山区大部分地方干土层厚度达6至9厘米,个别乡村达到15厘米以上;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335.9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3.7%,其中重旱面积165.8万亩,农作物绝收面积46.1万亩。(责任编辑:李石)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