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定西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也是定西一张最响亮的名片。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自给自足、规模扩张、培育提升和打造“薯都”四个阶段。1995年以前,马铃薯作为高产的粮菜饲兼用作物为全市广大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种植面积徘徊在100万亩左右,总产量在100万吨左右。从1996年开始,地委、行署提出并大力实施“洋芋工程”,使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逐步向商品生产转变,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到2002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90万亩,总产量达到309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从2003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提出从发展脱毒种薯生产入手,着力在良种繁育、加工增值、市场开拓等方面下功夫,马铃薯产业开发质量和层次明显提升,种植面积连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总产量500万吨以上,定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产业优势日趋显现。从200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明确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目标,坚持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路子,推动马铃薯产业不断取得新成效。
———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通过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全市马铃薯种植呈现洮、渭、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区优质菜用薯和加工专用薯、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薯和脱毒种薯、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高淀粉薯和优质菜用薯特色鲜明的区域化布局。2009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17万亩,产业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收益596元,占纯收入的25%。今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28万亩,其中有4个县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安定区达到了100万亩。
———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全市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千吨以上的龙头企业达33家,其中万吨以上的20家,马铃精淀粉及其制品设计生产能力达35万吨,年实际生产量10万多吨,较“十五”末净增5万吨,翻了一番。马铃薯加工产品已发展到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系列。有10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临洮腾胜公司、陇西清吉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市上成立了马铃薯淀粉行业协会,组建了甘肃首家马铃薯淀粉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定西为主成立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协会。
———市场流通网络逐步完善。全市初步形成了以6大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各类营销组织为依托,农村收购网点为基础的马铃薯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6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中,临洮康家崖市场、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陇西文峰市场、渭源会川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在加强外销和精深加工的同时,把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作为调节市场需求时空分布、延长鲜薯上市时间、稳定马铃薯价格和保证企业加工原料均衡供给的有效措施,全市已建成各类贮藏窖(库)93万眼(座),贮藏能力达到306万吨。
———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着眼于持续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扎实推进产学研对接和技术创新。大力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全市马铃薯脱毒苗、原原种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亿株和1.5亿粒,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全市专用型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梯级扩繁以及集成组装配套技术研发与应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50%以上,良种化程度达到95%以上。今年全市建立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1.6万亩、一级种基地18.7万亩、二级种基地75万亩。依托市旱农中心、临洮腾胜公司、安定圣大方舟公司分别组建了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淀粉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面提升了马铃薯产业开发层次。
———商标品牌战略深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共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5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37个,“定西马铃薯”“渭源马铃薯良种”“安定区专用型马铃薯及其加工制品”“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及其制品”“临洮马铃薯”等5个产品已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临洮“腾胜”牌、安定“鲁家沟”牌、陇西“清吉”牌马铃薯和通渭粉丝、安定超兴精淀粉等5个马铃薯产品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大江”牌马铃薯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陇西“清吉”牌马铃薯精淀粉获国际金奖;渭源、陇西、临洮、安定四县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安定、渭源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今后,全市上下将抢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出台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以“建大基地、兴大龙头、树大品牌”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以安定区为核心的集生产、加工、流通、研发为一体的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循环经济园暨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推动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量效益的提升转变,由外销为主向外销和加工并重进而以加工为主转变,由外销商品薯为主向销售种薯为主转变,全方位构筑马铃薯产业发展新优势,真正将定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及优质良种生产供应基地、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科研基地以及现代物流、价格形成和信息发布中心。“十二五”期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继续稳定在300万亩和500万吨以上,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2亿元,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收益力争达到1100元。重点要抓好“五大”体系建设:
———马铃薯优质种薯繁育体系。紧抓国家对马铃薯良种补贴的政策机遇,深入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加大新品种选育、引进筛选和主栽品种脱毒扩繁力度,进一步扶持壮大马铃薯科研育种和种薯企业。“十二五”期间计划选育、引进筛选马铃薯优质新品种(系)30个,马铃薯种薯企业发展到20家,年生产脱毒苗2.6亿株、原原种4亿粒;建设马铃薯脱毒原种扩繁基地3万亩,马铃薯脱毒一、二级原种和优质新品种繁育基地达到100万亩。以安定、渭源为核心,力争把定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及优质良种生产供应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基地。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体系。以提高单产为目标,大力推广“统一机械深松、统一品种品质、统一刀具消毒、统一种植模式、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的“六统一”标准化种植模式。抓住国家增加农机具补贴的有利机遇,积极推广应用以机械深松、机械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收获为主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实行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300万亩,其中高产创建基地100万亩,订单化生产面积达到250万亩。
———马铃薯规范化贮藏体系。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协调推进农户、大户及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的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种薯企业、加工企业和专业市场及中小型市场贮藏窖(库)群建设和改造提升,力争全市马铃薯贮藏能力达到350万吨以上,使定西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鲜薯贮藏基地。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农户和协会按照“企业+协会+农户”、“企业+大户+农户”等多种模式,与广大农户签订贮藏合同,保证企业加工原料均衡充足供应。
———马铃薯精深加工体系。坚持走规模化、集群化、精深化的发展路子,加大龙头企业的升级改造力度,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在全面提升马铃薯精淀粉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在马铃薯变性淀粉、全粉、高档休闲食品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取得突破。力争“十二五”末全市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稳定在40万吨以上,实际生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90%以上的产品达到国标优级或一级品以上,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以马铃薯变性淀粉为主的新产品研发基地。
———马铃薯市场流通体系。充分发挥运销大户和经合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外销规模,稳定占领华南、中原市场,积极扩大华东、西南市场份额,大力推行终端直销。争取兰州铁路局乃至铁道部的支持,将马铃薯及其制品运销专列的发送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以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等4个农业部定点专业市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新、扩建农村中型马铃薯市场80个、小型马铃薯市场500个,培育新增马铃薯购销流通组织5000个,力争把定西建成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现代物流及价格形成与发布中心。
走向世界的定西马铃薯
定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所产马铃薯以个大质优、色白体圆、薯皮光滑、薯型整齐、口感醇香、耐运耐藏和适宜加工而闻名国内外。尤其是以陇薯3号为代表的高淀粉型、以新大坪为代表的优质菜用型、以大西洋为代表的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质优良,倍受青睐。国内外诸多知名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马铃薯是定西顺应天时和市场,大面积规模种植,打造地域优势产业的首选作物之一。
自1996年以来,定西马铃薯跨越自给自足而走过规模扩张和产业培育两大阶段,目前正在加速向“中国薯都”新阶段迈进。15年来,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发展到300多万亩,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一并在甘肃三分天下有其一;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以上;发展举措由“洋芋工程”提升为“产业开发”;地域品牌由“中国马铃薯之乡”正向“中国薯都”嬗变;功能效用由解决农民基本温饱跃升为繁荣城乡经济的特色支柱。数步的跨越,使定西成了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2009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17万亩,产业产值18亿元,较2007年净增1.23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596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
●规模优势已经形成,规范化、集约化和订单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自实施“洋芋工程”以来,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50万亩迅速扩大到2009年的317万亩,实现了由零星分布、分散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带的转变。2010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28万亩,有4个县区的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安定区超过了100万亩,跨入中国马铃薯种植大县行列。全市形成了洮、渭、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区优质早熟菜用薯和加工专用薯、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薯和脱毒种薯、北部半干旱区高淀粉薯和优质菜用薯三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化布局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加工产品由初级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全市千吨以上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企业33家,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35万吨,其中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0家。陇西清吉、安定圣大方舟、临洮腾胜、三江等企业先后引进西欧等国家先进的精淀粉、变性淀粉和膨化食品等加工设备和新技术、新工艺,使精深加工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马铃薯加工产品已发展到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系列。临洮兴达公司等25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陇西清吉等10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临洮腾胜公司、陇西清吉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9年,全市生产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10万吨,较“十五”末净增5万吨,翻了一番。
●市场流通体系日益完善,马铃薯外销和贮藏能力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已建成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等6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其中临洮康家崖市场、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陇西文峰市场、渭源会川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以6大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各类营销组织为依托,以农村收购网点为基础的马铃薯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运用“品牌+专列+团队精神”的营销手段,实施“稳定占领低端市场、巩固提高高端市场、积极开拓超级市场,逐步挺进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提高了全国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已连续10年成功举办了各类马铃薯品牌节会,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将大会层次由市、厅联办提高到省、部联办层次。2009’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签约32项11.8亿元。2009年,全市马铃薯外销总量160万吨,其中铁路外销6018个车皮36.11万吨,累计发送马铃薯鲜薯专列和精淀粉专列22列。全市已建各类贮藏窖(库)93万眼(座),贮藏能力达306万吨实现了鲜销增值,同时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生产原料问题。
●良种推广步伐明显加快,马铃薯科研与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增强。制定了《定西市2006-2008年马铃薯良种工程规划》和《定西市马铃薯良种工程项目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方案》,多渠道争取筹措资金1.16亿元,重点扶持马铃薯良种工程。在全市不同自然气候类型区确定了陇薯、渭薯、武薯、青海薯、甘农薯和外引专用薯等6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品种系列。2009年全市生产脱毒苗1亿株、原原种1.5亿粒,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全市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50%以上,良种化程度达到95%以上。2010年全市建成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1.6万亩,建立一级种基地18.7万亩、二级种基地75万亩。种薯生产已由政府推动为主向公司化、企业化和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市旱农科研推广中心和爱兰公司已选育出了5个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系),全市共引进筛选适宜优质良种12个,已在生产中示范应用。全市共组建省级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马铃薯淀粉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甘肃省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研发出了35种马铃薯变性淀粉新产品。
●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为马铃薯产品营销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全市共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5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37个,“定西马铃薯”“渭源马铃薯良种”“安定区专用型马铃薯及其加工制品”“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及其制品”“临洮马铃薯”等5个产品已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临洮“腾胜”牌、安定“鲁家沟”牌、陇西“清吉”牌马铃薯、通渭粉丝和安定超兴精淀粉等5个马铃薯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大江”牌马铃薯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清吉”牌马铃薯精淀粉获国际金奖;渭源、陇西、临洮、安定四县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安定、渭源分别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定西市新名片
定西市:
中国剪纸艺术之乡
中华剪纸艺术传承基地
中华剪纸艺术创作基地
中国音乐学院科研教学实践采风基地
安定区:
中国马铃薯之乡
通渭县:
中国红豆草之乡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田径之乡
陇西县:
中国黄芪之乡
中国腊肉之乡
临洮县:
中国花卉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渭源县:
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中国党参之乡
漳县:
中国蚕豆之乡
中国绿色名县
岷县:
中国当归之乡
中国花儿之乡
中国洮砚之乡
联合国民歌考察基地(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