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指导的“中国苗疆走廊文化旅游规划研讨会”在玉屏自治县举行。与会40余名专家学者以“国际视野下探索苗疆走廊文化密码”为主题,就中国“苗疆走廊”文化旅游规划进行了深入研讨。
“苗疆走廊”概念于2012年初被贵州大学研究团队提出,并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所谓“苗疆走廊”,在明代的文献中称为入滇“东路”或“一线路”,指元明时期以后开辟连接湖广与西南边陲云南省的一条重要交通驿道。它起始地为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溯沅江水陆两路而上至贵州省镇远县,然后改行陆路,西横跨贵州省中部的玉屏、施秉、黄平、凯里、麻江、福泉、龙里、贵阳、清镇、平坝、安顺、关岭、晴隆、盘县等县市后进入云南省,经过富源、沾益、马龙等地后至昆明。驿道沿线经过湘、黔、滇三省的30余县市,全长1400多公里、覆盖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2400余万人口。
“苗疆走廊”作为当时的交通要道,将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不同地貌连接于一体,形成了走廊上的地域文化多样性。走廊沿线生活的苗、侗、布依、水族等少数民族众多,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造就了地域族群文化的和谐共生、和美与共的显著特征。
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苗疆走廊”研究,将贵州文化的“多样性”和以往众多处于点状、孤立的有形无形文化遗产,置于互为关联的整体视野下,为“多彩贵州”的宣传注入新的“灵魂”,为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出新的“亮点”。同时,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审视西南地区在新的区域合作框架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