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三甲医院增加8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翻了一番,为农村贫困人口创设多重保障机制
贵州省卫生计生工作实现显著提升
近日,记者从2018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获悉,过去五年,我省卫生计生工作在医疗卫生资源、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医疗保障水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等四个方面获得显著提升。
医疗卫生资源显著提升。与2012年相比,全省三级医院增加13家,达57家,其中三甲医院增加8家,达32家;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3.92张增加到6.51张,增幅66.1%;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41人增加到2.11人,增幅49.6%;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40人增加到2.73人,增幅95%;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从0.32人增加到1.43人,增幅346.88%。
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显著提升。建成我省第一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首个国家移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数量为五年前的10倍、创建国家卫生乡镇数量跃居到全国第一。
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12年每人每年240元增加到2017年的450元。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创设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有效衔接的多重保障机制,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实现省内外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显著提升。五年来,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667.5亿元,受益群众2.87亿人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翻了一番,免费服务项目从10类增加到14类。农村贫困人口累计453.7万人次享受“四重医疗保障”,获得补偿63.94亿元。投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资金85.39亿元,惠及计划生育家庭900.61万户(次)。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从2012年的31.99/10万、11.43‰下降到22.79/10万、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