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达104.4万,占全省贫困人口1/3……作为全国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近年来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今,通过打造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黔系列”产业品牌,贵州正从开发式扶贫迈向开放式扶贫,将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促进、双提升。
“在直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过程中,当地企业在品牌经济效应下也将获得更大红利。更为重要的是,当‘黔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带动贵州的经济结构由能源型向生态文化型转型,进而引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5月20日,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打造“黔系列”民族品牌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徐飞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做出上述表示。
从开发式扶贫迈向开放式扶贫
“早前的扶贫往往是输血式扶贫,效果并不好。后来开始鼓励造血式扶贫,即通过产业扶贫。如今,借助‘黔系列’品牌,我们的扶贫将更多地迈向开放式扶贫,相关的产业和产品将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徐飞说。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少数民族创造了千姿百态、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然而,贵州特有的民族文化产品长期以来并未真正地走出贵州,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动力。
“这是因为贵州虽然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种很多,但是企业规模往往不大,产品知名度也不高。”徐飞告诉记者,为了助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贵州脱贫攻坚,2015年,贵州省印发了《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工作方案》,提出以“工匠精神”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
据介绍,三年来,贵州着力开展“黔系列”产品认定、宣传推介等工作,将传统工艺、饮食、医药等民族文化资源整合提升,打造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黔系列”产业品牌,积极推动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促进、双提升。目前,“黔系列”标识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商标41类,完成注册商标12类。
徐飞指出,包括“黔酒”“黔茶”“黔药”“黔银”“黔绣”“黔织”“黔艺”等11个“黔系列”品牌涵盖了多种产业,代表了贵州文化产业品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有助于文化瑰宝的传承,从文化产品的角度看则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壮大。
在“黔系列”品牌打造过程中,百姓也实现了当地就业增收,贵州推出的“锦绣计划”就是一例。据介绍,“黔绣”产业精准面向贫困少数民族区域。“20万绣娘大多是少数民族贫困群众,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参与‘黔品牌’的打造,实现了技艺传承,又把产品推向市场,相得益彰,文化得到传承,百姓也能够真正脱贫。”
除了黔绣以外,黔银、黔珍等产业也直接带动贫困群众真正受益。徐飞表示,一个小微企业可以带动一部分人,千家万户的小微企业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精准扶贫效果非常好。“以前老百姓出去打工,就会带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如今在家里既能够照顾家庭,又能够获得比较高的收入。”
不仅如此,贵州还致力于通过“黔系列”品牌的推广实现开放式扶贫。在徐飞看来,在扶贫事业中,开放甚至比改革更重要,贵州要进一步开放,不再靠政府不断输血,而是拥有造血功能,自己去面对市场甚至走向世界。
“扶贫不能老在一个点上,给贫困对象修建房子什么的。要通过产业扶贫,将产品推向世界,换成美元、换成英镑、换成欧元,这不就是开放式扶贫嘛!”徐飞笑言,在此过程中,当地不少居民甚至开始说英语,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贵州对外开放的提速。
协同提升当地企业经济效益
所谓“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贵州省政府打造“黔系列”品牌的过程中,也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贵州多个企业品牌价值日益显著。近日举办的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显示,在轻工业企业中,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品牌价值1876.48亿元位居首位;在医药健康企业中,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品牌价值53.37亿元排名第14位……
而在徐飞看来,“黔系列”品牌的推广将成就更多贵州知名品牌。在加大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贵州的原生态产品如何走出大山、走出贵州、走向世界,成为企业回避不了的课题。不过企业自己宣传总有“王婆卖瓜”之嫌,而通过政府的角度去推动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就能更好地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知名度。”
据徐飞介绍,入选“黔系列”的产业品牌首先必须具备绿色、安全、高端等特征;其次要有一些具体门槛,比如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其三是要通过有关专家评审。
“在推动品牌建设中,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以及品牌推广。而站在政府的角度来宣传,往往把关和要求更严,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倒逼有关企业加速自我发展。”徐飞说。
徐飞还指出,通过打造“黔品牌”、进一步提升相关企业的知名度,也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打广告,‘黔品牌’里面包含文化,还有很多质量方面的一系列把关,更注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自然也会吸引更多企业积极参与进来。”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黔系列”品牌1+N的模式,需要选出各个系列中的最大品牌。“比如,黔酒中茅台目前是老大,不可替代。其他系列中谁是最大品牌,需要专家来评审。而争做老大以后,就会有配套的包括资金扶持在内的政策,这反过来也会对企业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徐飞介绍说。
助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对于贵州经济来说,借力“黔品牌”实现脱贫只是第一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进而引领高质量发展是更为长远的目标。
徐飞指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一是要靠包括铁路、交通、机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靠产业发展。“黔系列”主要是从产业布局来考虑。“如果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平台能够提升,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能够壮大,就能成为推动贵州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石。打造‘黔系列’就是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来壮大相关产业。如果企业知名度高,相关品牌产业规模大,贵州经济不就发展起来了吗?”
徐飞还坦言,目前在贵州的经济结构中,第一大支柱产业仍然是包括煤、电在内的能源工业。然而,贵州的工业基础比较差,劳动力素质整体也不高。为此,在发展中必须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也不同于西部的独特新路。
如何既保护好生态底线,又能加快经济发展?近年来,贵州加大力度保护和发展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截至去年底,全省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节能环保型的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也成为贵州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四型”产业的具体路径。
在徐飞看来, 打造“黔系列”品牌有助于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进一步提升贵州民族文化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一般来说,支柱产业在GDP的比重要达到5%左右。目前11个“黔系列”品牌中,黔酒、黔药等几项都已经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对此,徐飞表示,未来随着“黔系列”品牌产业的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改变目前的贵州经济结构。“而这一点也是我们希望的。因为这些产业基本上是没有污染的,而且它是有文化的,代表着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徐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