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记者杨阳)7月20日,年均减贫人口超过10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地处“两江”上游的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保住青山绿水、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力推精准扶贫、绿色扶贫,逐步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的发展之路。
绿色扶贫攻坚拔寨 挪穷窝换穷业挖穷根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喀斯特岩溶地貌分布广泛,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地零散、贫瘠、破碎,耕种条件差,不少地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同时,贵州肩负着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任,面临区域整体贫困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并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人口素质偏低与公共服务滞后并存的“三重矛盾”。
为让贫困地区群众尽早脱贫,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列为“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取得了显著成效。
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岩溶地带的海雀村海拔2300多米,是毕节市赫章县最边远的一个村。30年前,当地村民为填饱肚子,曾一度毁林开荒把玉米等种到山顶,但种出的粮食仍不够吃。
意识到不能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老村支书文朝荣带领群众在1万多亩的荒山上种树。如今,万亩林地染绿了山梁,成为绿色银行,群众也逐渐摆脱贫困,腰包慢慢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