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贵州资讯 > 正文

全国宣传部长访谈专栏: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姚远

www.xibuxinwen.com.cn(2013-12-10)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既报实情又办实事 与人民群众贴心相连
—专访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记协主席、贵州日报社(集团)社长姚远

    记者: 在贵州转型发展后发赶超的过程中,贵州新闻宣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姚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我们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无条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把为民宗旨贯穿始终,努力开创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新局面。

    在实际工作中,贵州新闻界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为新时期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这个大局服务;坚持“两项标准”,把政治标准与业务标准统一起来;坚持“三贴近”原则,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了新时空条件下贵州新闻工作的新局面,在服务“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发展大局这场“大考”中,向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记者:我们想知道,围绕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发力,围绕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发声,你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姚远:近年来,紧紧围绕迎接和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这条主线,构筑贵州“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唱响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最强音,全省主流媒体发挥引领舆论的主流作用,高质量推出一批重点报道、典型报道、主题报道和深度报道。

   西部新闻网讯 (集团)集合旗下贵州都市报、贵州商报、金黔在线网站、贵州手机报、贵州名博、金黔微博、新闻热线等媒体群,连续推出喜迎党的十八大报道、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报道、省十一次党代会报道,有热度、有深度、有高度,形成强大声势和规模,展示贵州开放奋进、后发赶超的新形象,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能力和水平,媒体传播力持续提升。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和意识宣传平台,应该在中国梦和正能量之间、在正能量与每一个人之间充分发挥连接、传递、弘扬的作用。公信力是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使公信力这个概念成为代表党报的符号和品牌,是我们多年来努力的方向。党报的创新,就是要找准党委、政府、群众的关注点、兴奋点,做好传递正能量的新闻,党报才能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弘扬宣传主题又丰富多彩。

    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发力,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发声,彰显党报的责任、担当和力量。不妨来一起回顾几个新闻事件。

    一是“新南行记”重大主题报道。2010年9月,贵州日报启动“家事国是调研行”策划报道,突出家事,突出调研,突出联系,大事有小的切口和角度,小事有大的背景和趋势,小视角折射了大主题。契合东盟与中国经济合作深化的大趋势,贵州日报社集团还走出大山,积极与广西、广东、云南的党报合作推出“新南行记”重大主题报道。2011年2月派出数个采访分队,与三省区党报联动,并单独采访了5个东盟国家,有力提升了党报影响力,得到贵州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2008年“6•28”瓮安事件报道。震惊中外的瓮安“6•28”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大量未经证实甚至虚假的信息在网上流传,一时间,网上辱骂声、质疑声不断,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贵州形象严重受损。

    为尽快回应公众质疑及知晓相关事件实情,经省委宣传部批准,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创新报道机制,改变“发通稿”惯例,充分发挥党报及其系列报刊网站的主动性和职业专长,各新闻媒体根据舆情焦点及变化情况,独立决定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实行报网互动,形成多媒体多形式、多角度报道的舆论引导强势。

    《贵州日报》迅速调整报道方向,从调查事件事实本身入手,开展外围采访,逐步接近事件真相,开辟“瓮安‘6•28’事件调查”专栏,不间断刊发记者从现场发回的一大批事实报道,以大量新闻事实证实、纠正了“李树芬叔叔被打死”等网上不实报道和社会传言。采取“质疑”式的方法,用事实澄清“热点”,先改变网上舆论“一边倒”的态势,再逐步转为理性引导。

    记者: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中,如何引导新闻队伍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凝聚新闻队伍的向心力,激发新闻队伍的创造力,请您谈谈你们的思路和做法。

    姚远: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和多样化应用,给党报的传播力、影响力带来了全面挑战,也造就了巨大的机遇。虽然新媒体具有海量性、互动性和强大的搜索引擎等技术优势,但还不足以对平面媒体构成完全的覆盖,两者不是你死我活、有你无我的绝对排他性竞争。党报应明确自己的定位,采取差异化的战略,抓住党报公信力建设这个核心,不断强化党报的影响力,改革宣传报道的文风,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近年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通过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建成了贵州规模最大、点击量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组建了影视工作室,成为贵州拍摄数量最多、获奖等次最高,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影视制作机构,突破了单一媒体的传播形态,形成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影视媒体“三位一体”的传播架构,搭建了一个立体传播的大平台。

    在媒体转型发展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新闻队伍建设,特别重视对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教育和培养。省记协持续三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走转改”实训活动、召开“以强烈社会责任感为实现贵州‘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媒体研讨会,结合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已经开始多个层面,多种形式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项培训,面向全省所有在报社、广播电视台、新闻网站、新闻期刊社从事采访、编辑、制作、刊播的人员,包括尚未领取记者证的聘用人员5330人。

    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闻媒介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发展、百姓幸福摇旗呐喊的责任。通过这些活动与培训的有效结合,以及不断深化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使媒体人明白 “为了谁”、 “我是谁”,着力提升全体编辑记者践行责任和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努力提高传递正能量的能力和水平。

    记者:请您谈谈如何推进传媒转型发展,实现传媒价值的提升。

    姚远:党报在弘扬主旋律上大有可为,在搏击市场上也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这些年的实践,可以总结为四条经验:要定一个高一点的目标;以开放来倒逼改革;重构人才评价机制;培养合作文化意识。

    只说两个方面:一是人才,二是合作。

    人才是承载一切变化和进步的主体。为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具备良好成长性的多媒体传媒集团,加快实现贵州日报社(集团)和集团传媒公司战略转型和跨越发展目标,从2013年开始到“十二五”期末,我们建立了500万元优秀人才引进和创业基金,500万元人才培养教育基金,500万元重大项目研发基金。我们以报业传媒为主轴,以项目为载体,以扩张拓展为驱动,依靠现代科技打造七大人才创新创业平台,重点发展现代报业、新媒体研发、传媒教育、影视制作、文化经纪、创意文化、会展经济等产业,形成传媒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拓宽与省内外高校和大中型企业的共赢合作,推进产学研联盟和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在多元化跨越发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再谈谈合作与跨界拓展。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与多方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比如,我们与贵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省内多所高校和一些民营文化企业等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新媒体融合发展、媒体与资本运营的新思路、新方向、新途径,助力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告、网络、动漫、影视、印刷、文化旅游等业务提升,促进贵州传媒与产业大合作、大发展、大繁荣。

      另一条“突围”路径是跨界——借助与报业主业相关联的非报传播形式,强化党报的品牌形象,为整体营销提供广阔空间。

    一、影视产品。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发挥自身影响力和渠道优势,整合人才和资本,市场化运作社会资金近6亿元,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策划拍摄了10多部影视作品,先后在全国电影院线公映和省级电视台、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及电影频道播出,受到中央领导和省领导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好评。

    二、会展等品牌活动。集团传媒公司所属分公司、子公司还连续运作国际汽车展览会和市州巡回车展,歌舞剧《九驿长歌》演艺策划和推广,“寻找中国最美风景县”活动,“心愿千纸鹤”和“纸上婚博会”系列活动,“龙腾贵州大家乐”和“寻找贵阳食神”网络系列活动,以及市县旅游文化节活动等等,以活动实施和品牌推广带来增收,系列报网经营整体向好。

    三、媒研基地。被列为贵州省十大文化产业基地的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传媒研发基地项目,是未来发展的新空间和支撑平台。媒研基地总投资近3亿元,项目包括印务发行、数字产品开发和新媒介研发培训制作三大部分,集多种现代媒体研发制作及全媒体记者培训功能和多种文化创意产业形态为一体。

    此外,集团2012年还启动实施了16个重大项目,包括集团“网络舆情监控”、贵州都市报“公众服务中心”、发行物流公司“党报零售工程”、都市虎子公司“金黔风尚旅游商品”、贵州商报“全商通”、文产公司“荔波民族旅游文化”等项目。

    记者:做好信息服务、新闻服务,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共同诉求。那么,这种“服务”的理念在你们的新闻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

    姚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告诉我们,新闻工作者是时代进步的见证者,是历史发展的记录者,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当好建设者,就是要用新闻工具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民生,而党的新闻工作宗旨正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信息服务、新闻服务”,我们的做法的逻辑起点就是“既报实情又做实事”。我们再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全省“民企进园区”推进行动。2012年11月20日至12月28日,为配合全省工业化推进,由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发起并倡导主办的全省“民企进园区”推进行动成功举办。在月余时间里,活动以连续四站的方式,先后走进丹寨、息烽、独山、龙里四县产业园区。以活动为纽带,先后有近百余位民营企业家走进园区、考察园区、对接项目,活动为产业园区与企业家创造了一次影响深远的“亲密接触”机会。

    案例二:有事就拨“96811”。2012年3月26日,贵州都市报96811公众服务中心正式开通运营。一年多来,依托贵州都市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与公信力,以全新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贵州都市报公众服务中心,成为了一个百姓信赖的综合型公众服务平台。

    这更是一个搭建政府与市民沟通桥梁的平台。借助媒体独特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开放式平台,把贵州都市报公众服务中心打造成政府了解民情、民意、民生的有效渠道,人民群众享受现代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创新社会服务工作的全新载体,更好地为党委政府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

    既报实情又做实事,无疑最大程度拉近了新闻媒体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也让我们收获了无价的信赖,极大提升了党报媒体的品牌形象。

 

编辑:西部新闻媒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