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传统理论中,“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一定要和顺协调,人才会健康长寿。中医有一句话叫,“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者生,无脾气者死”,意思是如果能吃东西,消化吸收没问题,这个人的健康就有了保证。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为什么后天之本会失去调和,脾不和的烦恼如何才能调整,2014年3月15日,CCTV10央视十套节目,科教频道大型健康栏目《健康之路》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高思华教授,为大家讲解如何健脾。
四肢无力是“脾不和”的表现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吃不下、易腹泻,这都是脾不和的表现。《黄帝内经》中说“脾主身之肌肉。”即脾气健运,则肌肉丰盈而有活力。如脾有病,则肌肉痿缩不用。所以,肌肉松软也是脾不和的表现。
脾开窍于口,有没有食欲,口中有没有异味,都和脾的功能有关系。脾气虚的人,口唇淡。因为脾运化是生血的,血液的来源靠脾运化的饮食营养。如果脾气虚,不能够生血了,那么血也虚了,所以口唇就淡了。
过胖或者过瘦,也都有可能是脾有问题。因为代谢产物排不出去,所以堆积在体内,出现虚胖;由于情绪、环境等等影响,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吸收,人就会过瘦,这都属于“脾不和”,此外食少腹胀,大便稀溏,喜温喜按,或食少善饥,腹热便干,口干唇裂,这些都是脾不和的表现。
有没有外在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是不是“脾不和”呢?
高教授告诉我们,可以看看舌头,如果有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或者面色晦暗、没有光泽,这都是脾不和的表现。
长期腹泻的“脾不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高教授指出过食寒凉,不爱运动,饮食不节,思虑过度等等,都会导致“脾不和”(生寒、生湿),出现消化吸收系统的各种问题!这都是脾失健运的表现,所以要健脾。
红枣有健脾的功效
红枣的功效主要有三,养血安神只是其中之一,另外它还有健脾和胃,缓和药性的作用,我们在给病人开药方的时候,如果寒凉药用的比较多,担心伤到病人的脾胃,就会加几枚大枣;在这三个功效当中,健脾和胃是排在第一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红枣有“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的作用;
健脾开胃,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健脾是帮助吸收,开胃是促进消化;山楂可以消食,但是帮助吸收的功能,它不如大枣。
主食里面,粥是最能养脾、健脾的,如果把大米换成小米,和红枣搭配熬粥,健脾的效果会更好;因为小米色黄,本身就是入脾的,李时珍说它“补虚损,开肠胃”,脂肪含量也大于大米,用小米煮粥,粥油的营养价值更高,健脾的作用更强。
高教授给大家推荐了一个健脾和胃粥:白术5克、党参10克、陈皮5克,这三种药先用水熬煮,再用熬出来的水煮粥,最后加上适量红枣。
悠扬沉静的音乐能“健脾”
脾在音为宫(1——do);宫调氏乐曲的风格主要是悠扬沉静,给人以浓重厚实的感觉。对脾胃系统作用较明显,可以促进消化系统,滋补气血,旺盛食欲,健脾的效果最好。除了《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平沙落雁》都有健脾的作用,适合吃饭的时候听一听。
“多吃两碗”也要小心“脾不和”,中医讲“饮食有节”,这个“节”,既指节奏、规律,也指节制,“每餐八分饱,健康活到老”。
边吃饭边看电视是不好的习惯,第一,容易影响食欲。其二,影响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的吸收。人在吃饭时,需要有消化液和血液,帮助胃肠消化食物。吃饭时看电视,大脑也需要大量的血液。这样,相互争着血液的供应。结果,两方面都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就会吃不好饭,也看不好电视。时间长了,还会发生头晕、眼花。
茯苓健脾功效更好
陈皮偏于燥湿化痰,健脾的作用不如茯苓;芡实有收涩的作用,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以用它,如果是腹胀、便秘,就不适合用芡实了。茯苓呢,它有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的作用,适合人群更加广泛。
高教授还推荐了一个健脾的粥:茯苓6克,苡仁6克,大枣6枚,小米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