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年时间,共赢得各类集体荣誉263项,个人荣誉195项,其中荣获国家级奖励和表彰19项、省级奖励和表彰44项,市级奖励和表彰165项;2010年12月,荣膺“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2012年2月,再次荣膺“全国模范法院”荣誉称号。5年时间,两次荣膺法院系统最高层次集体荣誉;5年时间,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以堆积的成就,成为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典型缩影。
尽责彰显正义 “不穿袜子”的执行法官
执行难是每一个法院都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而在武侯区,却有一个特别的执行法官。
见过武侯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代功的人都会对他印象深刻,时常不穿袜子,常年穿着一双宽松的布鞋,走路一瘸一拐的。休息的时候是一个腿部受伤的病人,可工作起来,他雷厉风行、言行规范,即使在双腿行动困难的时候,也坚持拄着拐杖或者请助理搀扶着去执行现场。作为一个一年中90%以上的日子被痛风严重困扰的执行法官,代功在执行现场的言行经常令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感动得流下眼泪。
“代法官,我找到被执行人了,在都江堰,消息准确,你们快来。”不久前的一个周六,一个电话打到代功的手机上,这是申请执行人张某的来电,他的借款纠纷经法院判决后执行了几次,但都让被执行人跑了。
代功抬了抬右腿,痛风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得难以动弹。情急之下,他打电话给助理,“赶紧开车来我家楼下接我。”10多分钟后,拄着拐杖的代功出现在助理的视线里。“快,去都江堰,张某的案子有眉目了,今天一定要把对方找到。”随后,代功又急忙了解具体的地点以及布置好执行的细节。
代功拄拐杖执行在助理看来并不奇怪,痛风严重的时候,代功无法动弹,助理自告奋勇当起了他的拐杖。
车子开到了约好的地点,由于消息准确,这次执行比较顺利,被执行人刘某很快被控制住。面对执行法官,他依然是一句话:“没钱。”
“按照法律规定,有钱不履行还款义务,法院可以对你作出拘留的决定。当然,拘留后你仍得还钱。给你半小时考虑。”拄拐杖的代功此时痛得直冒汗,义正词严地说完这句话后,难受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我还,我让家属送钱来。”10分钟后,刘某终于同意还钱,中午1时许,刘某的家人将钱交到了张某的手上。这期间,代功时而席地而坐,时而在车上偏躺一会儿,时而拄上拐杖站立,不断变换着姿势的行为让张某和刘某大惑不解。
“痛风犯了,不能久站、久坐、久躺。变换姿势让自己稍微舒服一点。”在代功的解释下,两名当事人看到这位执行法官裸露的右脚已经明显比左脚肿大。
“不晓得说什么,代法官,太感谢了。”张某哽咽地握住代功的手,刘某也愣在那里,说不出话来,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眶。
1994年到武侯区人民法院工作,1999年到武侯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现年42岁的代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然而自从1998年患上痛风后,他的病痛终日与工作为伴,至今已相随12年了。
工作中的代功法官
每年的专项执行以及年终集中执行期间,工作量大、思想压力重、长期失眠,痛风就愈加厉害。为让病情得到控制,代功在饮食上非常注意。“除了早上吃顿饱饭外,午饭和晚饭只吃五分饱,该忌口的一律忌口。吃得少,每天出去执行,体力上难免跟不上,有时候心里特别着急。”代功坦言,饥饿对他来说已是一种折磨,但最要命的是犯病时带来的浑身疼痛和坐立不安。双腿关节肿大,双脚无法穿上鞋袜,人无法站立。
“一年365天,90%以上的日子都是痛风发病期,长期不能穿袜子,走路一瘸一拐。即使这样,我还是必须每天都出去执行案件,因为案件每天都在增加,一个线索没有落实,一天因为病情不去执行,案件就会马上堆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凭着这股执著的敬业精神,代功近年来每年办案都超过300件,执结率在95%以上。“他是我们最忙的执行法官之一,不是在执行,就是在去执行的路上。”同事这么评价他。
多举并重 “大调解”获中央领导肯定
武侯区人民法院在各街道、社区设立非诉调解指导站的想法,由来已久。从2005年以来,该院的受案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达到了10015件。该院一线办案法官不到50人,年人均办案数200余件,有的民事法官办案数量达到年均360件之多,唯有长期坚持“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迅速增长的案件数让武侯区人民法院倍感压力。如何应对?这成为该院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武侯法院开设的移动法庭
“通过认真的前期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在近万件的案件中,30%左右的案件都是简单、细小纠纷,虽然每个案件对纠纷当事人都很重要,但将这些案件全部纳入诉讼程序,却造成了两种后果:一是法院、法官不可能承受之重,不能抽身出来集中精力应对疑难、复杂案件;二是由于严格的诉讼程序限制,也不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武侯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佳舟说。
党委、政府也同样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2009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两办”下发《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意见》,提出要在全社会建立“大调解”体系,力争做到“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疑难纠纷不出县(市、区)”的目标。
在这个大背景下,2010年,武侯区人民法院借助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专门成立了拥有独立编制的“大调解”中心,由一位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任中心主任,配备常驻工作人员,专门处理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案件分流衔接,并做好对外协调指导、业务培训和司法确认工作。
该院“大调解”中心主任周伟蓉认为:“从中心成立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目标和任务就很明确,那就是纠纷的分流化解。”
目前,该院已建立涵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退休法官、人民调解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及调解志愿者等社会人士在内的80名调解员人才网络库,随时开展委托、邀请调解工作。
某日上午,在该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大厅,笔者看到1号服务窗口写有“邀请调解、司法确认”等标示。这些窗口的功能是什么呢?笔者略微有些不解。
10点刚过,一对夫妇模样的两人急匆匆走进大厅,直接就问导诉台的引导员:“请问在哪里立案,我们要离婚!”导诉员小赵热情地迎了上去,简单地询问了一下案情,说道:“常言说得好,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必闹得那么僵呢?您看,您要是愿意调解的话,让我们法院专门的特邀调解员帮你们调解一下,怎么样?”听了这段话,这对夫妇愣住了。
在1号窗口简单登记后,导诉员就将两位引导至大厅旁边的一间调解室。笔者了解到,当天坐班调解的特邀调解员马先春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只见他客气地让夫妇二人坐下,以一副长辈的口气说起了话,一会儿严厉批评两人不注重离婚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巨大影响,一会儿又苦口婆心说婚姻家庭的不容易,并以自己身边的事例做了相应的对比,不到半小时功夫,夫妇二人的情绪不再激动,丈夫还四处看起了调解室的温馨装饰,若有所思。
一个小时后,二人边埋怨着对方过于冲动,边快步离开了法院。站在一旁的王佳舟对笔者说:“这类纠纷本来就没多大,一旦立案,反而让双方有了更深的隔阂。对于这类简单的婚姻、邻里纠纷和标的额不大的合同、侵权等纠纷,我们在纠纷双方一进法院起就开始做纠纷分流;如果有其他类的纠纷当场调解成功,纠纷双方可以持调解协议在第1号窗口申请司法确认,我院会出具效力确认书。”
经介绍笔者了解到,该院不仅从人才网络库里抽取了调解员轮流坐班调解,还特别推出了另一项便民举措,在诉讼服务中心特设“调解110”窗口,对部分家庭邻里的细小纠纷,由窗口工作人员登记原、被告信息之后转交后台的一名专职调解法官,该法官会针对不同情况开展远程调解工作。
通过上述方式,2010年至今,该院已诉前分流调解纠纷639件,调解成功率达73.59%,初步起到了纠纷分流化解的示范效应。
2010年上半年,全国、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在省市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先后来到武侯区黉门街社区视察社区管理创新工作以及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查看了武侯区人民法院报送的“大调解”工作材料,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院校合作和人民陪审 彰显武侯特色
勇争一流,武侯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改革与创新同曲”的思路,以试点项目带动全面发展,以特色亮点引领整体工作,奏响了一部曲调和谐、亮点频出的交响乐章。
充分发挥量刑规范化试点单位的先行优势,适用规范化量刑程序审理盗窃、抢劫等15种常见罪名犯罪634件758人,取得了实证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不断加强经验总结,作为西南唯一一家基层法院参加全国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工作会议并作经验发言,参与编写最高院《量刑规范化试行文本的理解与适用》。大胆创新探索,研发量刑辅助系统,为量刑规范化的全国铺开提供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武侯样本”。
加强诉前分流调解引导,在立案审查时推出引导调解机制,实现分流调解与立案审查的有效对接,2010年试行以来,288件分流调解案件经司法确认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初步体现了示范效应。加强对外非诉调解指导,着力搭建“组织网络、工作制度、调解活动”三个对接平台,设立18个基层非诉调解指导站,有力促进了全区“大调解”体系构建。
秉承“大胆探索、求实创新”理念,确立了“三位一体”的人民陪审员管理机制,促进人民陪审员高质、高效履职。立体化创优陪审环境,不断做实物质待遇、做优内部氛围、做强舆论宣传,切实打造了良好的陪审基础,构建出“综合素质高、工作机制全、陪审案件多、社会影响广”的武侯特色陪审模式。2007年以来共陪审案件6081件,获评成都市法院系统“十大亮点”工作。与西南政法大学多次携手合作,搭建了一套集“课题调研、实务培训、学生实践”于一体的院、校合作平台,成功开展了“医疗纠纷审判实务调研”“人民陪审制度研究”等系列调研活动,公开出版《医疗纠纷案件审理之实证分析》和《武侯陪审》两部专著,架设了一座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互动桥梁。
人民陪审员宣誓
圆桌审判在川首创 威严里透着咖啡浓香
成都潮音大道6号,坐落着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科技”法院——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
2012年2月22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全国优秀法院、全国优秀法官和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表彰大会上,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再次荣膺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
从数字化法庭到圆桌调解室,从智能档案管理到当事人咖啡屋,独具匠心的空间设计,让一个现代化的法院在不失威严的同时,更平添了几份脉脉温情,科技、法治、人文理念贯穿于法院的每一层楼、每一个法庭、每一个房间里。
据武侯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佳舟介绍,办公楼共有36个法庭,不仅庭审可以远程直播,而且证据出示和书记员记录都将实现数字化管理。在这些法庭内,诉讼双方和法官席上都配备了桌面操作显示屏,墙上还有同步显示的液晶屏。“庭审前,所有的证据都将录入数据库。需要出示证据时,法官将指导当事人点击图标,就可以把证据的细节在对方的电脑和大屏幕上同步显示。同时,证据的原件也可以通过投影仪直接展示,实现了无纸化庭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法院3楼的4个圆形审判庭,与其他法庭不同的是,这里的墙壁都未采用棕色涂料,而是较为鲜艳的米色。中间是一个直径两米的大圆桌,墙体的一面是一片四方格木板。“这是少审庭,这样的布局是要告诉这些未成年人,无规矩不成方圆。”王佳舟副院长介绍说,在庭审时,法官将和家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坐在圆桌前,处于平等的地位,减小未成年人的心理压力。笔者了解到,按照圆桌的设计来建造新法庭,在全省也是第一次。
未成年人圆桌式审判
科技,改变了办公的方式;而以人为本的理念,促成了武侯区人民法院新办公楼布局的人性化变革。
870平方米的立案大厅,一眼看上去,像银行的办公大厅一样,有电子屏幕和叫号系统,旁边设置有ATM机,既可以随时取用现金缴纳诉讼费,也可以选择刷卡缴费。这就改变了以往法院立案的风格,突出了“服务”的新理念。
工作人员介绍,立案大厅分为三个功能区:诉讼立案区、等候休息区、便民服务区。
诉讼立案区的服务窗口和机场大厅一样设置成环形,便于市民咨询和事务处理。另外,为防止当事人的隐私外泄,立案大厅还专门设有特别立案室。涉及到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当事人可以提出到特别立案室内立案。等候休息区放置有饮水机、便民雨伞、诉讼指导材料等,方便当事人休息、取用、查阅。而紧邻立案大厅环形柜台窗口,就是便民服务区,主要由一间物业提供的便民店构成,提供咖啡、食物、饮水、日常杂用物品等,充分为当事人考虑日常需用、节省时间。
更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则是:一个残疾人专用通道直接通往电梯,可以实现残疾人的无障碍出入。
“热血丹心,天平增辉;时代潮头,法魂写就。面对成绩与荣誉,务实进取、努力拼搏、永争一流的武侯区人民法院人不会固步自封,而将以更加非凡的智慧、超常的胆识、解放的思想、开拓的步伐,再扬奋进旗、再唱嘹亮曲,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赢得新的更大胜利!”武侯区人民法院院长唐卫的话,平静里透着自信和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