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魏晋至隋唐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最为兴盛的历史阶段。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一反北周武帝“初断佛、道二教”的灭佛政策,大力提倡佛教,一方面力图建立以儒学为核心,以佛道为辅助,调和三教思想的统治政策;另一方面也借以收取人望。佛教由此再度进入辉煌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无不崇信佛教,从宫廷到民间掀起了大造佛像风潮。1974年在西安雁塔区八里村出土的开皇四年(公元584年)董钦造鎏金铜阿弥陀佛像,就是在这种社会风尚下铸造的。
隋代佛造像注重群像的整体效果,出现了多尊组合一铺的佛教造像群。董钦造鎏金铜阿弥陀佛像便是现存成铺造像中最为精美的一组。该造像由高足床上的阿弥陀佛、二菩萨、二力士、一香熏和一张四足方床、两蹲狮组成。阿弥陀佛高肉髻,面相清瘦,双目平视,口微启,面带微笑。上身外着袒右肩袈裟外衣,内着僧祗支,下着长裙,两手施无畏印与愿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两胁侍菩萨均头戴高宝冠,面相同佛,体长腰细,上身裸露,颈饰项圈,身佩璎珞,手挽帔帛,下着及踝长裙,跣足立于阿弥陀佛两侧的莲花座上,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两菩萨前站立两金刚力士,力士头戴宝冠,面相丰满,狮鼻阔口,颈饰项圈,胸佩璎珞,肩搭帔帛,上身袒露,腹部圆鼓,下着长裙。正中置一香熏,下有一侏儒用力托举香熏。床前一对蹲狮。高足方床的四角各有一曲尺形护栏。
四足方床的右侧及背面的边和足上还镌刻有启首为“开皇四年”的发愿文及赞词。“开皇四年七月十五日,宁远将军武强县丞董钦敬造弥陀像一区,上为皇帝陛下,父母兄弟、姊妹妻子俱闻正法。赞曰:四相迭起,一生俄度,唯乘大车,能□平路。其一,真相□□,成形应身,忽生莲座,来救□轮。其二,上思因果,下念群生,求离火宅,先知化城。其三,树斯胜善,愍诸含识,共越阎浮,俱□香食。”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崇奉的三位主要尊像。发愿文及赞词揭示了佛教弥陀净土信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着中国传统信仰和儒家观念,如超度亡灵、孝养父母等思想,以把往生与现世利益合二为一。
西安地区迄今已发现有隋代佛造像百余尊,多数收藏于西安博物院。董钦造阿弥陀佛像的时代风格非常明显,是目前发现的隋代金铜造像中造型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一组造像,对于研究隋代佛教传播、佛教造像艺术,以及当时的铸造和镀金工艺具有重要价值。这尊造像以阿弥陀佛为中心,艺术地将菩萨、力士、蹲狮高低错落地安排在一起。整座造像造型端庄、金碧辉煌,是隋代造像中极罕见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