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传统剪纸这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剪纸名家的作品备受追捧。不过,能把剪纸做成品牌并且卖到国外去的人不多,在义乌,余军进是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一个。
余军进,1971年出生,浙江义乌上溪余车人,中国剪纸协会会员、义乌剪纸协会副会长、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古艺堂剪纸》创始人、义乌民族文化剪纸传承人。他精心打造的“古艺堂”,已成为中国剪纸行业知名的品牌,他的剪纸作品也被越来越多国内外爱好者收藏。
千里求教,潜心创作
1991年,怀揣发财梦的他,随同学去天津经商。为了寻找商机,他不断地逛大胡同批发市场。不久,他爱上了年画、古玩、剪纸。
余军进觉得剪纸窗花好看,成本价是三四角,能够卖到七角。他发现,剪纸的市场前景不错。余军进决定自己学剪纸。然而,剪纸艺术是易学难精。为了提高技艺,哪里有名师他就往哪里去。此后十几年,余军进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考察了各个地方的剪纸风格和剪纸流派及制作工艺,请教了全国各地有名望的剪纸艺人,探讨剪纸的发展和传承等问题。
通过不断学习,余军进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剪纸风格。他所创作的作品《绣湖的变迁》在第三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清明居杯”金奖。《清明上河图》在“神雕杯”金华市第二届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上获得银奖。并且《清明上河图》在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1“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优秀奖。作品《岁寒三友》获得第七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工艺美术奖银奖。作品和谐中华《龙》在2012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金牌博览会获得银奖。
打造品牌,引领行业
与其他剪纸爱好者不同的是,余军进有灵敏的生意头脑。他觉得,剪纸既然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就可以用经济的方法来促进它的发展。不久,他就成为进驻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展剪纸产品批发生意的“第一人”。
余军进的剪纸生意越做越顺,越做越大。“年销量几千万张,光用掉的纸质材料就超过20吨。”余军进说。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余军进很有品牌意识。他用自己的笔名“古艺堂”作为商铺名称,又把它注册为商标。当时,“古艺堂”是剪纸行业唯一的品牌,余军进的剪纸作品被很多国内外爱好剪纸的朋友所收藏。有专家说,余军进开创了中国剪纸行业在世界手工艺术品的一个全新领域。
现在,“古艺堂”剪纸产品销往全国各大批发市场、古玩市场及1000多个超市,并远销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自1999年创立到今,古艺堂剪纸已成为义乌的文化名片,很多商友更希望把它称之为义乌的民间特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余军进引领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据了解,义乌剪纸市场从余军进最开始的一家,到现在成为全国剪纸市场聚集地,来自全国不同的剪纸四五十个摊位在经营剪纸产品。
创新发明,弘扬义乌文化
余军进爱琢磨。他不断改进提升剪纸的创新和研发,使原始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尽管有很多人喜爱剪纸,却一直没有专供剪纸的工具。余军进制作了一套“蜡板工具”,使用起来很方便,深受剪纸人的喜爱,投放市场后销路不错。
我们知道,许多剪纸是用来粘贴的。可是,剪纸一旦贴到玻璃、墙壁上以后,其“后遗症”处理起来很麻烦。以后要更换或者剥掉,处理留在玻璃上的浆糊就是一件棘手的事。为此,余军进通过实验和研究,发明了“可以反复撕贴,不会残留胶水”的可移胶。这个名为“有胶层剪纸”的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它具有重复粘贴性能,可以不断修正位置及不平整处,而不会破坏产品本身;同时,它使用后即可撕除,不会残留胶水,避免污染,成为首家环保剪纸产品。
如今,余军进倾心于创作“义乌标签”《鸡毛换糖》、《绣湖》、《义乌火车站》、《国际商贸城》、《江滨长廊》等剪纸作品。他说,义乌是一座商城,但绝不只是商城,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义乌人,有责任弘扬义乌文化。在义乌塘李小学、毛店小学、赤岸小学和第六中学等学校都开设了剪纸艺术课程,使学习剪纸艺术蔚然成风,涌现出众多“小传承人”余军进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扬剪纸文化,利用空余时间去学校教授学生剪纸。
余军进在给学生们上剪纸课
余军进还做一批能够代表义乌的剪纸作品,作为礼品送给全国收藏家、古玩爱好者、民间艺术“粉丝”们,把剪纸非物质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