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际资讯 > 正文

安倍执政百日:对华凸显两面性 国内加速向右转

www.xibuxinwen.com.cn(2013-04-04)来源:未知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4月4日电 综合报道,2012年12月26上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至今已经执政满百天。盘点安倍政权“百日”在内政、外交上的种种特点不难发现,日本对华外交“两面性”的特点在其身上得到鲜明体现。同时,不但安倍就任初期对日本国内“冲破危机”、重振国家的承诺,面临重重考验;日本政坛右倾化的趋势也引起国内外的担忧。

对华:两面手段不改 欲建“对华包围圈”

在日本政府实施所谓“购买”钓鱼岛几个月之后,经历了内政外交腹背受困、支持率屡创新低的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黯然下野。然而,其继任者安倍晋三依旧延续了野田内阁对华的“两面派”手法。

在上任前后,安倍都曾多次表示,要使中日关系回到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愿意与中国展开对话。但在大选后,安倍却不断“示强”,不折不扣地采取了不利于缓和中日关系的做法。

安倍上任后就钓鱼岛问题表示,中日间“不存在领土问题”,没有外交交涉余地。对于中国海监、渔政船只和飞机正常巡视钓鱼岛的行为,日本屡次出动船只和飞机进行干扰,对于巡航多次提出“抗议”。

数日前,日本公布的《海洋基本计划》草案中还称,将在未来“加强钓鱼岛等周边海域的警戒与监视”。

同时,日本政府对中国的“外交包围”也加紧步伐。2013年新年伊始,安倍内阁就开始四处开展外交活动:派出特使赴韩国、缅甸,外相岸田文雄连访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和澳大利亚,安倍本人则接连出访越南、泰国、印尼,大力推行“安倍主义”,强调强化与东盟关系,宣称今后在亚洲要开展“价值观外交”,旨在对中国造成压力。

3月30日,安倍访问蒙古,并表示将与蒙古在能源、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关系。此举被日本媒体普遍解读为是为提升日本在东北亚的地位,完成“合围”中国的外交战略构建。

日本《朝日新闻》称,选择蒙古作为东北亚首站的原因之一是“可以起到牵制正在崛起的中国的作用”。不过日本政府相关人士同时表示:“还无法很快形成对中国的包围网。”

安倍的遏华战略似乎并未奏效。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5日报道称,澳大利亚外长卡尔说,澳大利亚拒绝任何遏制中国的想法。卡尔指出,针对安倍晋三提出的建立由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组成所谓的四方集团,来推动海洋民主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他本人明确表达不支持的立场。

他说:“澳大利亚不会支持组成某一个具体的集团。四方集团是安倍处在反对派地位时最先提出的一个想法。这不是我们支持的。它很容易引起误解。我最近访问印度的时候,根本没有提及这个问题。”

外交:誓言不做二流国家 连访大国强化地位

去年竞选期间,安倍曾提出了以“重振日本”为主题的竞选纲领。他提出,要在任内强化日美同盟,修宪并实现集体自卫权,提升自卫队为“国防军”。安倍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诉求:“要着手完成修宪和修改教育基本法等任务,那些在日本被占领时代所制定的体制需要经由我们的手来改变。”

今年2月下旬,在经历一番周折之后,安倍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发表题为“日本回来了”的演讲,宣称“一个强大的日本回来了,日本永不做‘二流国家’”。安倍还在不久前还表示,希望修改日本《武器出口三原则》。

纵观安倍的言与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前驻大阪总领事王泰平指出,二战战败后,日本在美国主导下制定了“和平宪法”,对军事等方面的权力进行限制。而如今,日本认为这些限制成为了“束缚”,亟待摆脱战败国的身份与美国的羁绊,找回交战权,从战后的“二流国家”成为有政治影响力的大国。

这一点似乎也在日本近期的外交上得到印证。数天前,安倍刚刚结束对蒙古的访问。未来一个月,日本高官还将展开密集的大国外交,出访对象国包括俄罗斯、美国等。本月底,安倍本人还可能访问俄罗斯。如果成行,这将是日本首相10年来首访俄罗斯。

分析认为,日本积极密集展开“大国外交”,其目的同样是为了保持并强化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同时实现其外交和经济目标。日本这一轮的“大国外交攻势”有多方面的、多重性的目的。

内政:日本加速“向右转” 引国际社会警惕

与其外交动作相对应的是,安倍内阁右倾化的趋势也引起日本国内外的担忧。安倍组建的内阁共有19名成员,但包括安倍本人在内的14人都曾参拜过靖国神社。本月3日安倍表示,虽然暂时搁置4月的参拜计划,但会供奉祭品。

在2013年的首个工作日,安倍曾与自民党党员高唱为被视为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国歌《君之代》。同时,他还表示希望修改反省日本侵略罪行的“村山谈话”、“河野谈话”,声言要“修正”日本政府关于侵略战争和慰安妇历史的立场。

今年3月,安倍更是对二战后的东京审判表示质疑,称对战争做出的结论不是由日本人自己,而是“依据所谓的联合国一方的战胜国的判断裁定的罪名”。

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1月份访问缅甸时,同样不顾亚洲邻国对于战争的深刻记忆,公然祭拜二战日本侵略军墓地,遭到中国远征军老兵的怒斥。

同时,日本国内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企图以此为借口,扩张军备,加快走向军事大国的步伐。日本媒体3月披露的2013年版日本《外交蓝皮书》草案中,再次渲染“中国威胁”,并提及中国海洋发展战略以及所谓中国“雷达照射”事件,称中方的发展“不断威胁日本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约瑟夫·奈日前针对日本右倾化指出,日本的右倾化是“软弱的表现”,这种软弱“源自自信的丧失”。有分析认为,安倍的表述和举动使日本陷入右倾化的思潮当中。而不承认历史、不重视历史,这个国家往往可能走向极端,也让邻国“不能放心”。

经济:“安倍经济学”遭质疑

前首相野田佳彦下台时,日本经济因受钓鱼岛争端影响被深深拖累,去年第四季度经济表现远不及预期,为连续第三个季度萎缩,,凸显日本经济的疲弱。

安倍上任后,为提振经济提出了大胆激进的政策。首先,为创造通胀,他要求日本央行学习欧美的量化宽松政策配合发钞,甚至撤换作风传统保守的前央行总裁。其次,在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GDP百分之两百,高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安倍在今年1月11日通过了1170亿美元(总数2267.6亿美元)的政府投资。最后,就是与全球都更直接相关的“日元贬值政策”。

安倍的经济政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引发巨大涟漪,甚至被称为“安倍经济学”(Abenomics)。统计发现,从安倍履新的2012年12月26日到2013年2月15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日元对美元贬值幅度就超过8.4%。结合国际环境,一些国家由此担忧日本此举可能引发全球货币竞相贬值并助推新一轮贸易战。

而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总务省发布2月份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日本CPI连续4个月呈现负增长,且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当天公布的日本2月份失业率也较上月出现恶化,工矿业生产指数初值环比下滑0.1%。虽然 “安倍经济学”的新经济政策推动日本股市大幅上扬,消费触底回升,但主要经济数据仍未见好转,其效果受到质疑。

新加坡《联合早报》于4月2日刊文指出,安倍晋三推出振兴日本经济的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成效,但这样的政策不仅会对日本国内的“银发族”造成冲击,也可能会给周边地区的经济体带来贸易摩擦,将给本区域经济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后果不可低估。

此外,日本《新华侨报》评论称,金融危机加上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的影响,日本经济甚至陷入负增长。但此时日本还不断向外“撒钱”,或已为了外交“面子”伤害到国内窘迫的“里子”。“不知道这样下去,日本还能坚持多久”。(

编辑:西部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