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提出的打造文化强国的指引。在古城西安,就有这样一个年轻的人大代表--师良,他带领团队率先建立三个全国首创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模式:“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模式;“文化数字+”模式。打造了一个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综合文化新空间。西部新闻网联合多家媒体重磅聚焦本次活动。
镜头一:让孩子们的笑声亮起来
孩子的课外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大问题。上班族尤其为此分心。师代表也是一名孩子的家长,每每和朋友交流时,大家常常长吁短叹。家住书坊隔壁的兴隆坊社区的张女士见到师代表也常抱怨道:一到课外时间孩子都“放羊”了,不是打游戏就是打游戏。
家长的抱怨,孩子的成长时常搁在师代表心上,如何利用书坊平台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用文化铸魂,润物无声。说干就干,去年9月,师代表联合西安胡家庙街道金花社区及解放门街道兴隆坊社区,共同打造了社区“儿童之家”。其中“科学小实验”是儿童之家的亮点活动之一,师代表和他的团队带着孩子们做科学小实验,让孩子们亲身投入实验中,进行探索和尝试,并自己得出结论,这种自主式的探究学习极大地促进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去年11月。书坊举办“皇城书坊科普基地--揭秘火山大爆发”的主题活动。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皇城书坊,在讲师的带领下,从开场手指舞到学习火山知识、到学习物料的化学名称及喷发成因等,亲子携手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让“火山”成功“爆发”。孩子和父母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掌握了科学知识,同时还增加了亲子互动的机会,增进了家庭情感。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孩子非常开心,希望每周都能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
书坊的“儿童之家”应运而生。“儿童之家”每周都开展形式独特、内容有趣、贴近儿童生活的特色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未成年人拥有更坚实的文化基础。例如举办亲子阅读活动、游学研学活动、科普体验活动、普法宣传活动、公益主题活动等更多有趣活动,通过丰富公共文化活动,积极有效地带动儿童加入到全民阅读及生活的阵营中来。此举动助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和睦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和谐。
截止2023年12月,师代表已累计在全市建设皇城书坊公共文化服务平台13处,总面积达到万余平方,涵盖西安如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高新区等多个区域。书坊的设立,丰富了社区民众的各种文化设施,加大了整合文化资源的力度,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文化成果的机会和权利,不断的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的获得感、满意度,在迈向共同富裕中逐步实现精神富有。
镜头二:让铿锵的戏曲吼起来
家住西安自强路街道明宫社区的李大爷是一名秦腔爱好者,没事总想吼两嗓子,可苦于没有场地和氛围。师代表在区人大组织开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下社区调研期间,恰好遇到李大爷。李大爷悄悄的给他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我们这一辈人喜欢秦腔,如同你们年轻人喜欢流行歌曲一样,我们也有自己爱好和追求,如果能在家门口举办这么一场秦腔戏真的太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师代表和街办社区一合计,于去年8月,共同引进第三方“乐如春秦腔自乐班”,每周定期举办秦腔活动。这下乐坏了像李大爷这些中国传统戏曲爱好者。每次活动都有很多社区老人慕名而来,拿着小板凳等待演出。台上的角儿们通过独特的声腔和别致的表演技巧,向现场的观众们展示了秦腔戏艺术的魅力。其中的《二进宫》《梁秋燕》《花亭相会》《香山还愿》等,都是老人们十分喜爱的经典秦腔戏,演出中老人们连连称赞,拍手叫好。
每场活动曲终人散,居民陈老爷子总是意犹未尽,“有种回到以前老家戏台前看戏的感觉”。陈老爷子说,“小孙子也总是爱跟我一起来,他还不觉得吵,看的可认真了,哈哈,多亏了你们这秦腔班,还能让我们爷孙俩添了一个共同的爱好”。
自师代表和社区举办的“敬老爱老--秦腔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了的许多秦腔爱好者积极参与,大家发挥特长精心排练经典秦腔戏,每周都会为社区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秦腔演出。
皇城书坊家门口公共文化平台的成功打造,开创了政企合作文化惠民的新模式,也入选新城区“2023年十大民生项目”。
镜头三:数字化赋能让文化“潮”起来
师代表是市民建文化委员会主任,他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的“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共享发展生态”有着深刻的理解。
皇城书坊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在引导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同时,自身率先提供数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开发有声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数字读书新模式。有声图书馆分别在西安市委市政府、部分街办社区、曲江二小等学校,建设银行等机关企业依次落成。全市总共建设有声图书馆超过50余座,为广大民众提供多元化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
截止2023年12月,皇城书坊有声图书馆线上、线下服务人群达数十万余人。有声图书馆拥有多个分类内容,如党建、亲子教育、历史、小说、名著、政治、娱乐等,并且后台定期更新内容,每隔一段时间扫码,内容都会更新,广大群众可收听自己喜欢的有声读物,也可挑选喜爱的电子读物阅读,随时随地畅听、畅读。这一“数字化文化智慧服务”模式,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探索、新路径。
师代表是西安市新城区第十八、十九届人大代表。近些年来,他把关注点更多的倾注在文化建设上来。2020年他的《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被写入区政府工作报告;2021,2022连续两年提出《关于加强城市书房建设的建议》《发挥城墙优势,打造新城文旅新气象的建议》等,积极为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几年下来,他提出十多条有关文化建设的建议。
当我们走近新城区皇城书坊,门前的“人大代表联络点”铭牌格外醒目。师代表说:书坊是文化服务群众的场所,也是我时时刻刻了解民情民意的阵地。(张栢溪 通讯员 李刘刚 周亿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