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著名企业家张小鹏:敢想敢干 善作善为

www.xibuxinwen.com.cn(2018-02-04)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他22岁南下深圳闯荡,28岁成为大型集团公司的CEO;经历三次创业,高举文化的大旗,为陕西贡献了金不换、梁家河、圣地河谷等一系列文化品牌;他以超凡的智慧与胆识,责任与情怀,重新诠释了新时代下的企业家精神。

著名企业家张小鹏
  (文|钟一)张小鹏的公司里有一间陈列室,这间陈列室比他的办公室还要大一些,里面摆放着设计精美,独具文化韵味的工艺礼品,比如惟妙惟肖的贵妃醉酒塑像,一柄长约两尺的古剑等堪称艺术品的摆件,以及梁家河、圣地河谷系列白酒的极具设计感的酒瓶。除此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张小鹏与一些领导的合影照片。而在一张众多企业家的合影中,他站在一个最为显眼的位置。
  
  在张小鹏眼里,它们共同组成了公司近十年来的发展轨迹,更是自己引以为豪的作品与荣耀。
  
  这个曾经的搬运工,经历了三次创业,每一次都震动行业——创建金不换国际旅行社、他带领公司成为标杆性企业;挖掘梁家河和圣地河谷的文化与精神,他凭一己之力打通了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策划品牌到形成文化产品的全过程,打造出一系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或者说,这些事只有张小鹏这样的人才能做成。”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张小鹏。
  
  张小鹏说,做企业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快速地行动,高效地执行是企业家必备的基本素质。他做事从不拖泥带水,喜欢单刀直入,
  
  “不要在微信里说,直接给我打电话,这样更高效一些。”在与本刊记者的接触中,他也习惯于采取更为简单直接的方式,或许,这也是他总能迅速达到目标的奥秘之一。
  
任性与韧劲
  
  多年后,当张小鹏拿到深圳市常住居民户口本,乘坐着奔驰穿越在深圳市区街道上时,他也许会想起自己怀揣着700块钱,孑然站在深圳火车站广场上的那个清晨。
  
  彼时,是他放弃年薪60万的职位,开始创业的第9个年头。在此之前,他在深圳创办过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与他的父亲共同编著出版了《企业病诊断与防治》一书。却因为缺乏对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充分了解,多年积累的200多万亏损一空。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张小鹏不止一次叙述自己起点的卑微,那是一个典型的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放弃商业局干部的身份,南下深圳,投身于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洪流之中,一步一个脚印……”如此云云,假如我们以此视角去审视这段个人史时,故事会变得平淡无奇,毫无新意,甚至会离那个真实的张小鹏越来越远。
  
  1997年2月,那位“在祖国的南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去世。
  
  同一年,张小鹏的偶像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至此,受资金短缺的拖累,被业界奉为传奇的史玉柱和他的事业盛极而衰。
  
  6个月后,当张小鹏踏上这片土地时,似乎错过了最佳时机,王石,冯仑等早几年南下闯荡的年轻人,早已在这里站稳了脚跟。留给张小鹏的机会并不多。
  
  无论如何,既然来了,总要生存下去。这是贯穿张小鹏整个从商历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开弓没有回头箭”,想到便立即去做,绝不迟疑。当初给父亲留下一封长信,决然要闯荡一番时,他就没想过给自己留什么退路。“难道像父亲那样,勤勤恳恳地干一辈子公务员,拿着两百多块的工资,最后连两万元的房款都拿不出?”
  
  即便是来到深圳的第一天就遭窃,继而找工作四处碰壁,也从未动摇他扎根深圳的决心。为了生存,他只能从一名搬运工做起。
  
  “从交大高材生到一名搬运工,这种心理落差是如何克服的?”记者问。
  
  “那种情况下我总得要吃饭的。要生活呀。”张小鹏说。
  
  事实上,出身农村的张小鹏对于干苦力活并不陌生,他跟招工的人说,我在家里就是干活的,收麦子、拉粪。最大优点就是能吃苦肯干活。似乎这份工作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他很早就知道如何推销自己,哪怕只是一份搬运工的工作。
  
  后来,他能干成一系列“大事”,也是因为这种精准的营销思维。他知道客户需要什么,而他自己又能提供什么。
  
  在工厂工作的几个月里,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品尝过孤独的滋味,也亲历过身边工友被机器碾断手臂的触目惊心。好钢经历过淬炼之后,终究会闪耀光芒。两年之后,他成为另外一家大型工厂的部门经理,不久后,他被任命为一家香港集团公司的CEO,
  
  整整6年时间,他从一名搬运工上升为集团公司CEO。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担任香港集团公司CEO期间,作为公司的高管,他有机会出席各种高端活动,“见过一些大人物,大场面,这些都拓展了我的格局与视野。也积累了相当的人脉资源。”
  
  连续两年,张小鹏被深圳市人民政府授予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奖励他一个深圳市户口的指标,2002年5月,作为异乡人的张小鹏落户深圳。
  
  在旁人看来,28岁的张小鹏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但对于张小鹏而言,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著名企业家张小鹏
  
准确定位,树立标杆
  
  “深圳是个大染缸,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几百万人都在那里创业,竞争非常激烈。”张小鹏说。这是他在深圳创业一年后的体会。2007年2月,他拿着“还没有赔完的钱”返回西安。
  
  此时的张小鹏刚过而立之年,对商业的理解和自己的定位更为老练、清晰。鉴于上一次创业的失败经历,他并不急于出鞘,而是“潜伏”于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做管理的工作。事实上,对于长期在深圳打拼的张小鹏来说,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他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路,观察行业动态,积累资源,伺机而动。
  
  “在我看来,创业时,资金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拥有商业智慧,去整合手里的各种资源。”很显然,张小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楞小子。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了整个欧洲,对经济正迅速发展的中国影响并不算大,相反,从世界范围看当年的中国经济,倒显得耀眼夺目。在这一年,张小鹏成立了他在陕西的第一家公司——陕西金不换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公司最核心的经营理念是:品质金不换,诚信金不换。
  
  张小鹏观察到,西安的旅行社服务水平远远跟不上旅游市场的发展速度,“不专业,没有细分市场,往往是大众团和商务团都接,服务却是一刀切,自然投诉不断,反响很不好。”张小鹏一眼就看出了症结所在。
  
  当时很多旅行社聘用兼职导游,导游无固定工资,待遇不受保证,服务水平良莠不齐,长期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张小鹏还了解到一个重要信息:陕西没有一家专门从事商务高端组团的专业旅行社,在此背景之下,金不换旅行社应运而生。
  
  “陕西金不换国际旅行社只做高端商务团,不做大众团,并聘请导游专业毕业的专职导游进行培训,固定旅游车队和接待酒店。”准确的市场定位让金不换独树一帜,通过口口相传,金不换成为陕西高端商务旅行社的金字招牌。
  
  在企业成立之初,张小鹏亲自跑客户,每天提着包和电话本奔波于各大政府机关。
  
  3年时间里,他的旅行社承接了诸多省市领导的出访团,长期与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贸促会、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外办、陕西省政府接待办、陕西省会展中心等政府机构进行合作,承接有关领导出国访问的团队业务。
  
  “政务团的利润很高,对企业的标准化服务的要求也就更高。”张小鹏说。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接待高端的政务团的严苛标准,让金不换逐渐形成一套严格的服务体系。“
  
  比如接待用车方面,首先我们要先检查车。第二你接我的团之前必须到我的公司来一趟,必须按照我们公司的服务标准来,我们有很详细的行程,几点干啥,司机不得在半路停车或者是把我的客人拉到任何的购物点去。那时候司机在我这儿连一分钱回扣都拿不到,从管理上就把这些杜绝了。”
  
  2011年,西安主办世园会,对于这座古老的城市而言,是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城市形象的绝佳机会。金不换旅行社在700多家旅行社中脱颖而出,成为政府唯一指定接待贵宾的旅行社。对张小鹏而言,这是一次机会,也是对金不换服务品质的考验。所接待的贵宾几乎都是厅级以上官员,最终,张小鹏以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打了一场漂亮仗,高品质的服务为西安的城市形象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办金不换旅行社,是我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事实上,金不换旅行社成功的意义不仅仅于此,接待高等级的贵宾,为他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为他之后制造“轰动世界”的大事埋下了伏笔。
  
遭遇滑铁卢
  
  经世园会一役,尝到甜头的张小鹏“胆子变得越来大”,步子也开始迈得大了一些。
  
  在接待政务团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政府机关的外事活动对礼品的需求迫切,他就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和策划团队,专门从事外事礼品、文化礼品的设计和制作,为很多政府机关和西洽会、农高会等大型活动长期提供外事礼品和文化礼品。
  
  如果说,成立文化礼品公司,是作为旅行社业务一种文化延伸,还算在既定轨道上,之后,他又涉足餐饮业,房地产,似乎是要偏离航道了。
  
  “在西安的4年时间里,顺风顺水,确实赚了一些钱,但做房地产又赔进去了。”张小鹏说,这让他明白,尽管商业的逻辑是相通的,但如果要做成一件事,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
  
  一切在2013年戛然而止。这一年,国家八项规定的出台,失去了“天时”,张小鹏的旅行社、礼品公司、饭店生意受到冲击,随之房地产陷入了困局,他积累多年的财富和打下的事业平台经受着严峻考验,这也是他第二次遭遇事业上的滑铁卢。
  
  “我当时签的省财政厅的一个团,40多万团费都付了,最后把团费给人退回去了,合同解除了。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我的损失是最大的,我的一面墙全倒完了。”张小鹏说。
  
  事实上,从2014年起,多年来,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呈现出逐渐放缓的趋势,“经济新常态”的概念被提出,绝大多数传统企业都面临着转型的阵痛。张小鹏和他的企业也不例外。
  
  在2015年之前,张小鹏马不停蹄地卖掉了自己所有的产业,果断而迅速,包括旗下的旅行社,礼品公司,饭店,房地产。只留下了房产地公司的名字:金邑。隐约让人感觉,他还带着某种难舍的情愫。
  
  巨大的震荡背后,是一步更大的棋。两年里,他的另外一系列动作更具深意。
  
  2013年,张小鹏感觉到“靠单打独斗已经不是立足之策”,必须创造资源和整合资源,靠群策群力来共同发展。2013年5月他发起成立了陕西省工商联旅游文化产业商会,在第一次会员大会上他被推选为首任会长。2013年9月,陕西省工商联换届大会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经陕西省委统战部严格考察,推荐张小鹏董事长为陕西省工商联常委人选,并在换届大会上成功当选为新一届陕西省工商联常委。
  
  许多年前,张小鹏辞掉了公职,决定下海从商;而现在,他又主动“归队”。只不过,这次他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加持。不得不说,这种大起大落,百转千回的人生体验,不是每个人都拥有。
  
“教科书式”的品牌营销
  
  2015年,张小鹏又杀回来了。这次,他的身份是“非著名”作家,《梁家河》电视剧的制作人,以及“梁家河”文化品牌策划人。
  
  这一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执政的第3个年头,3年时间里,他厉行经济改革,最大程度地推进民生工程,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以及强力反腐,整顿干部队伍,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一不让每一个中国人心里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也让他成为中国最具民望的新一代领导人。
  
  2015年2月13日,陕北一个叫“梁家河”的小山村沸腾了。习近平回到了他当年插队的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一夜之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梁家河”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村。
  
  “那天,我在家里看新闻联播,我马上意识到,这个(梁家河)肯定会火。”张小鹏回忆,兵贵神速,他很快就把“梁家河”这个商标给注册了。然后,一系列有关“梁家河文化”的策划方案就出来了。“分五大板块,第一是做文艺作品,第二是梁家河土特产,第三是梁家河饭店,第四是梁家河酒业,第五是梁家河香烟。你看我当时的规划是很大的,设想也是很大的。”谈论起梁家河,张小鹏有一种难以掩饰的得意。
  
  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在策划的同时,所有板块的设想都同步启动,最终都成为了现实。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6个月之内,与知名酒厂合作,打造了“大美梁家河”纪念版、怀念版、思念版、想念版四款白酒,并于2015年10月12日在古城西安召开了上市发布会。
  
  与此同时,他与省内知名作家合作,创作了以梁家河为故事背景的45万字长篇小说《情系黄土地》,他甚至亲自参与创作了小说的最后一章。该小说于2016年10月份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发行。
  
  2015年5月,与国内知名编剧合作,筹划打造一部《梁家河》电视连续剧,并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申请立项。2015年10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拍摄45集电视连续剧《梁家河》,并在总局的网站上进行了公示。
  
  尤其是《梁家河》电视剧立项获批,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起初,当地一家媒体报道时,张小鹏付了300元的稿酬,结果,这条新闻一经发出,就成了轰动世界的大新闻,“那段时间‘梁家河电视剧’的消息,连续几天占据百度的头条,要采访我的媒体络绎不绝,我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这年10月,习近平访英期间,接受英国《卫报》采访,《卫报》记者特意提到了《梁家河》电视剧要开拍的事情。“《卫报》报道之后,等于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亲自过问了这件事。”
  
  很快,宣传部门对梁家河宣传定调起了变化,“我的公司是合理合法,所有的项目都按照法定程序走。上面刚开始是表扬我的,说民营企业参与到推动乡村经济建设中,这很好,但梁家河属于全国青少年励志教育基地,不宜过度商业化。”于是,张小鹏的“惊天计划”在轰轰烈烈中搁浅了。
  
  “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觉得特别失落?”本刊记者问。
  
  “前期的投入都打水漂了。小说已经出版了,但我在梁家河这件事上没有赔钱,露了这么大的脸,行业内外都知道有张小鹏这个人了,也算值了。”张小鹏轻描淡写地说。
  
  经历太多次大起大落的张小鹏,大概没有时间去体会所谓挫败感,因为他已经开始酝酿下一个更大的计划。
  
文化的力量
  
  直到现在,“梁家河事件”的余震仍在继续,“你在百度上搜索,还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梁家河的报道。”张小鹏说,这次事件让他对“文化品牌”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做品牌,你得给它注入思想和文化,才会更有商业价值。而且是可持续的,永久的。”
  
  “梁家河事件”之后,很多人都看到了张小鹏运营品牌的能力,主动找他合作,“延安有人找我来谈,我一听叫‘南泥湾’,这个商标的政治色彩太浓了,就拒绝了。但我看准了另外一个项目——圣地河谷。”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这一次,张小鹏信心满满。
  
  “圣地河谷”作为陕西省头号文化工程,连续三年在省长的工作报告里被提及。2014年,在国家倡导恢复老延安城的战略之下,陕西省政府指派陕西旅游集团(下称陕旅集团)投资100亿在延安市打造“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圣地河谷的商标很早就被人注册,陕旅曾出面想拿下商标,但商标的持有者仍不肯松口。“这是个难啃的骨头,我把那人叫到公司来,跟他谈了我的运营思路,谈了一个合适的价格,很快就拿下来了。”
  
  商标拿到之后,鉴于梁家河的经验,仍然以酒、烟、饮料矿泉水为三大板块。所不同的是,这次,他选择了与认知度更高的西凤酒合作。销售方面,则与陕旅旗下的海外贸易公司合作。三方的合作再次被视作一种经典案例,“首次实现了文旅项目与白酒跨界融合的新模式,也开启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跨界融合的新时代。”有媒体在报道中如此描述。
  
  在外界看来,促成这种合作绝非易事,但对张小鹏来说,这叫“轻车熟路”,“确实也找了很多关系,但最重要的是,我将详细的规划,设计图,前景,全都做出来,甚至把酒都生产出来了,以产品的形式进行流通,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换句话说,就是我把圣地河谷与他们的需求结合起来了。”与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承制的“圣地河谷·延安”牌细支香烟亦是如此。
  
  在张小鹏看来,最难之处,在于为圣地河谷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塑造一个怎样的文化品牌?”带着这种思考,“圣地河谷”的文化内涵逐渐清晰起来。
  
  “‘圣地’指的是以延安为代表的中国革命圣地,代表着中国革命的思想,代表中国民族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崇拜、想念、怀念的地方,从而诞生的一种圣地文化。这种文化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情怀。‘河谷’我们把它解释成以延河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张小鹏如此诠释圣地河谷。
  
  一改过去以年份来划分酒的等级,张小鹏创造性地以不同的文化内涵取代了年份划分,“这四款酒从酒瓶设计,都有纪念意义。你看自立版,一穷二白的年代;自强版,开始蒸蒸日上;自信版,红红火火;自豪版,黄色代表我们成功胜利。”这些体现中华民族气节的精神品质,与圣地河谷·西凤酒天然地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对于圣地河谷文化系列产品的未来,张小鹏充满信心,“这次我想把圣地河谷做成西安的名酒,计划5年内,销售达到5个亿以上。围绕圣地河谷,下一步要做的是圣地河谷影视剧,因为只有赋予了更多文化元素,品牌才会更具生命力,更具价值和意义。”42岁的张小鹏再次将自己置身于新的战场上,一场更大的战役正等着他。(见习记者尤琳娜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