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承前启后 守正创新——访中国画院陕西分院副院长赵亮

www.xibuxinwen.com.cn(2017-03-02)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文艺作品“有数量没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您对改变这种现状有什么见解?
  
  赵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当今社会,可以说书画活动很热,老年人和青少年都在书写。会写、不会写,写好的、写不好,都在写,成了一片书画海洋。应该讲这种现象是好的,积极向上,形势喜人。但是,真正达到古人名人高度的文艺作品很少出现。那怎样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去改变这一现状呢?我想了很多,作为一名书画艺术家,怎样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我个人认识和体会有七个方面。一是个人兴趣和情怀。热爱这门艺术,决心立志,这是关键的第一步;二是要从理论上着手入门。学习文化,提高文化、文学水平。没有文化程度,就没有鉴赏能力;三是勤奋、吃苦耐劳。坚持苦读勤学。楷书是各种字体的基本功,以楷书为基础,选贴、读贴、练贴;四是灵气加悟性。善于学习和观察他人的长处、优势,取长补短。在品读,观赏中提高自己;五是向大家、名家学习,敢于攀高峰。把眼界放宽、放大,心到手到,手到心到;六是敢写、会写、能写、能画。在实践中,在各种场合锻炼自己的书法创作,绘画水平和能力;七是多读历代名人、名帖、大家的名言名句。得到高人、名人、名家的教诲,使自己不会走弯路。
  
  记者:您谈谈书画创作的继承和发展,具体怎样去继承和发展?
  
  赵亮:继承和发展是书画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那怎样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呢?我认为,必须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临摹”。临摹古代名人名帖,求形神韵具像是继承的基础;二是“立住”。名人碑帖、范贴的神韵为自己所得所用,奠定书法的根基,字形定型;三是“变通”。多听、多看、多读,广泛吸取他人长处,不囿成规,练就自己的风格体貌;四是“创新”。融会贯通,取优用宏,寓学于点画中,取精于笔墨中间,自成一格,卓成一家。这就是我个人的认识,也是古今名人书法家、画家成功的规律和经验。

  
  经过学习和临摹大家、名人作品,使自己书写应手得法,站立平衡。如果说,没有临帖习摹,或者说没有认真临习,实际上写的字还是自己的自由体,野路子,没神、没形、没韵,是根本站立不起来的。有些人练习书法了好几年了,书写水平总是不进步,提高不显著呢?实际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认真临帖、习贴,甚至说没有临帖、习贴。随便拿起笔来就是自由写,书写钢笔字,铅笔字是什么样,拿起毛笔来还是什么样。这只是书写,而不是写书法。写字,是工具而不是艺术;书法是艺术,供人欣赏的。书法书中有法,这是书法最根本的道理。我观察到,许多人平时写字不讲究书写法则,随心所欲,随便写,有些人写的字还不认识。这种自由体,就像一条长蛇,纠缠在你的手挥之不去。你要想把自己字写成书法好作品,必须要按照古人留下的精品字帖刻苦认真进行临帖、习贴,对照一本好字帖深入细致的习贴,在书写的过程中还要增强自己的“悟性”和记忆的能力。只有这样,写字习贴过程中才能会逐步改正自由体,写出来字才受看有味道,被人喜欢。这只是第一个阶段。光临别人的贴还是没有大的出息,还必须要进行第二个阶段,就是有发展变化。由“真临”改变成“意临”,既有贴上的东西,又有自己的东西,还有通过读贴杂糅进来的东西,这样就可能出现一种新的效果,也就是说“创新”,书写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自己的“字体”。
  
  古代,真草隶篆早已定型,我们在书写的风格上进行“变化”和“创新”,我认为,是好的。哪怕小小的变化并有特点,也是一种创新。那种故意“狂”、“怪”、“丑”作为创新特点的书写,我是不称赞的,不敢苟同。随便一笔而挥,不加思考,不用功力,不吃大苦,这种书写态度,不良作风,对青年人,甚至一部分中、老年人都有冲击力,这不是好习惯、好作风。这种不良现象,需要我们书画组织机构和书画老师正确地引导,走优良传统的路。要求每个书画家严格要求,带头作表率,要走“临帖、立志、变化、创新”和继承、发展的道路,才能引导广大书画爱好者往这方面发扬光大。

  
  记者:现在,我们处在信息化时代,担忧逐渐淡忘书写习惯,从事书画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了,担心书画艺术的传承会断线、断根基,您怎么认识这个现象?
  
  赵亮:我认为,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从事书画艺术人毕竟是少数,这是不争的事实,不是现在是少数,从古代任何一个时期都是少数,不能因为它是少数就担心书画艺术不会传承下去,不能发扬光大。担心断线、断根的人,他没有看到人们感性认识的一面,人们需要和通过书画来抒发情感,这是信息化机器所不能替代的。虽然有许多人不喜爱、不懂得书画艺术,但你要清醒的看到,当今社会书画却深入人心的。每逢春节、新婚嫁娶、建房奠基、传统节日、寿诞礼俗、婴儿诞生礼俗、丧葬礼俗、喜庆庆典礼俗、布置住宅,家家户户都要书写、张贴用书法形式写成的春联、对联,用书画作品布置住宅。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喜欢书画艺术作品的人也多了,充分说明人们对书画艺术有深厚的情感和需求。
  
  人们身处信息化时代,对书画艺术的传播、继承也是有好处的。历代书画家想要集会或者组织以书画会友,把几十人从不同地方聚到一起,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交通不便,最发达的地方,车船人马也要十天半月甚至几个月才能到达,大家才能相聚。大家相聚留下的墨宝墨迹,也得几个月成一年的时间能传播出去。而现在,有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方便书画展览或者以书画会友。书画作品通过网络几秒钟就可以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现代化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极广泛快捷地推广了书画艺术作品。书法、书画艺术作品作为中华民族艺海中的奇葩,必将随着祖国各项事业的进步、发达而蓬勃发展。

  
  记者:现在书画界有许多中青年人,很关注老一辈的书法家风貌,请您能谈一下学习书画的心得体会和经历。
  
  赵亮:我五岁就跟父辈学习书法,习贴、临帖、练字到十岁,又开始学习绘画,不到应征入伍的年龄,我由于有书法专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学校征兵,我被破格特招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记者:您在部队当兵期间,是怎样进行学习书画的?
  
  赵亮:部队基层官兵过的集体生活,睡的通铺,以班为单位,一个班八、九人,甚至有十多个人一个班。部队要求很严,统一整理内务,牙刷、牙缸放置都要排队,你要想随便写字画画那是基本不允许的。但是,我想了一个练字习画的机会和方法。我在外面找到一块方砖当纸张,又找到了一个碗,碗里装的是黄土,把水倒进泡好当墨汁。在砖上练字习画,提练基本功。练习结束后,把砖和碗收拾好,放在自己的床下藏好,放好也不影响班里内务。练字习画利用主要是星期日,平时的饭后茶余都是练字习画的时间。在军训忙,学习紧,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没有时间,就挤时间练习。部队办的墙报、壁报、黑板报基本上都是我的工作,画报头,书写毛笔字全由我承担。全连、全营、全团进行办报评比,我主办的板报、墙报均名列前茅。部队上一些需要书法、绘画的工作任务也都交给我完成,无形中使我得到了充分锻炼,为今后写大字不怯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您平时读贴、习贴是哪些字帖和内容?
  
  赵亮:我写的是毛笔字,以楷书和行书为主,其它字体也写。平时练习的时候大多是读贴、临帖,有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黄庭坚、米蒂等人的,练到兴趣是,自己也会即兴写一些。我到大都市西安工作,简直进入了书法和绘画的海洋,到处都是名家题的牌匾,碑林博物馆里有许多古代书法、绘画碑帖,这些都让我如醉如痴。博物馆里面有些碑帖,让我感到特别有力度,我下决心学习他们的书体。于是,我就买拓片作为发帖学习,从报刊杂志社上发现好的书画作品,就剪贴写下来供养我的书画。反复习、反复练好几年,我书写的书法可以乱真。这是我由“临帖”到立志的过程,学习一种字作就有学深、学透、学像、学到乱真的程度。
  
  记者:您现在的书体,形成了什么风格、风貌?
  
  赵亮:后来,我意识到别的书体风格固然好,但总是跟他人后面走也不是唯一途径。学习毕竟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手段是过程,目的是标准。通过学习大家名人、名帖来改造改变自己的自由书体,要想使自己的书法、绘画能够立得住,形成气候,必须进行“变化”和“创新”。后来,我又练习苏、柳各书体,走进第二阶段,将魏碑和隶书的笔法、笔意、书境加到行书里去,使书法更加苍劲有力,浑厚,古拙。我练了一段时间,新的书风还没有完善创立,因此,写的时候没有兴趣,原地踏步,心到手不到,手到心不到。我心里着急苦恼。有些朋友对我说,你的书法和前几年没有多大变化。但是,我下定决心苦练、思考、研究,有了进步但提高程度不显著。我仍然坚定信念信心,学习他人精品是必要的,但学习书法、绘画的最高境界还是要创作自己的风格,自成一体。

  
  我对书法、绘画的认识是:“学书正路,且变且学,变中创新”。现在许多人向我学习书法、绘画,我也是通过切身体会告诉他们,要读贴、习贴;苦练勤学;中变求新;灵气顿悟;走正路,书画这条路上没有什么捷径。
  
  记者:全国各大报刊、中国中央电视台对您的书画作品报道不少文章,您的书画作品到达了什么水平和程度?
  
  赵亮:我认为,我写的、画的作品虽然有进步,或者说“有水平”或许别人认为我达到了一定水平或一定程度,但我不能这样认为。因为艺术是无止境的。
  
  记者:您的书法、绘画作品在全国各界影响较大。从军队到地方,您的题字和书画作品很多,可以说,“点多、线长、面广”深受欢迎喜欢,能否谈谈感受?
  
  赵亮:您过奖了。应邀我题字,创作书画作品,实话实说的确不少。我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旧居题字“杨家沟旧址”;为《走进毛泽东展览馆》题写“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为《世界英才》题书《习近平总书记追梦这一年》主题书法作品“务实新民铁骨担当,新政治国富民兴邦”;为湖北省书写习近平总书记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丈二的巨幅书法佳作,悬挂政府办公大楼大厅;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书写了“清风高谊”书法,绘画作品“寒梅雪香”、“富贵吉祥红牡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题字“国旗护卫”;为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题写“试飞铺就通天路”;为解放军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题写牌匾“推进精品战略,建设军卫明院”;为北京火车站、北京西站题写“宾至如归”,绘画“云影山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题字“畅通为民”;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安全厅题写“忠诚”;为广东省题写“欣达雅教育集团”;为中国中央电视台、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题写片名“国殇”、“为了生命”、“剑上的梦”、“情系大地绘中华”。近年来,我先后应邀赴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书画艺术交流。荣获全国级各类奖40余项。被授予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书画艺术创作金奖和中国最具创新十大书画艺术名家称号;被世界英才十大风云人物评委会评为“世界英才十大风云人物”。当选中国画院陕西分院副院长。(文/张宏安 张言伟)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