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陕西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刘宁博士评贾平凹:两脚踏南北文化, 一心做中国文章。   

www.xibuxinwen.com.cn(2018-03-27)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记者张栢溪)2018年3月24日,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总策划,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总冠名,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陕西省作家协会、西安曲江管委会联合主办,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贾平凹读书社共同承办的“禧福祥·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的第74期暨贾平凹大讲堂第20讲在西安曲江贾平凹馆举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文学博士刘宁主讲了《从商州走向世界——贾平凹与中国文化》,著名评论家韩鲁华、高亚平、刘宁、樊娟、刘利侠、冯阳、史雷鸣围绕“贾平凹文学研究”进行了对话交流。刘宁、刘利侠、冯阳被聘为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现场近百名读者和网络直播端近千人分享了活动。



活动现场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马莉主持活动
 
  本次活动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马莉主持,她首先介绍了“禧福祥·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的开展情况。“禧福祥·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由贾平凹先生倡议发起,自2015年4月12日启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成功举办了73场,活动足迹遍布西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兰州等十多个城市,总受益人群达百万人,为推动陕西全民阅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元月,“贾平凹邀您共读书”荣获2016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二等奖,受到陕西省委宣传部的表彰奖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也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2017年10月25日,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与陕西禧福祥集团强强联手,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将“禧福祥·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共同打造中国全民阅读新品牌。
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王春雷致辞
 
  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春雷女士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贾平凹先生,他的作品深受国内外文学爱好者的欢迎,在朴素大气的语言中,是对生命及苍穹的永恒思索,黄土地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给了他大气磅礴的文化气质。他在文学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从商州这片土地走向世界。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作为我省优秀企业之一,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已累计捐款6000多万元,这些慈善活动都是企业用爱心、用感恩和企业文化奉献给社会的。号召全民阅读,讲中国故事,增强我们国人的文化自信,这也一直是王延安董事长的理想,他一步步坚守走文化品牌之路。2017年10月25日,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与陕西禧福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希望让阅读中国书香社会的脚步从陕西先行,走向全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人文精神,一直是我们所坚持的,如果文化是参天大树,我们从这棵树上摘取花朵,要浇灌于它,使它永远枝繁叶茂。
刘宁、刘利侠、冯阳 被聘为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鉴于刘宁、刘利侠、冯阳在贾平凹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向他们三位颁发了“首席研究员”聘书。活动上还播放了“禧福祥·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的往期视频回顾。
 
  主题演讲
 
  大讲堂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文学博士刘宁主要从贾平凹与商州、贾平凹与西安、南北文化交融与超越地域、变迁中的农耕文明与黍离之悲、民族文化重构与魅性审美等五个方面讲述了《从商州走向世界——贾平凹与中国文化》。
    刘宁在主讲中说道:一、贾平凹与商州。商州是贾平凹老师文学启航的第一站,如果离开了商山丹水这样的空间,贾平凹的文学世界就会坍塌,这是我们理解贾平凹老师文学作品一大地理空间。商州到底给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什么?贾平凹老师的商州是一个色彩斑斓,民间意味浓郁的世界,这里既有对原始生命力的讴歌,同时也存在着无可奈何承受苦难的民间声音。贾平凹老师笔下非常重要的一个丧葬习俗就是唱孝歌,这实际上就是楚文化在商州这个地方留下来的文化遗存。还有很多岁时民俗,在他的作品中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贾平凹老师曾经说过,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怎么了解,就是要到一个地方吃当地的小吃,看当地的地方戏,甚至还要参加一下当地的婚宴,参加一下当地的一些丧葬,这样才能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这是进入到民间,进入到地域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这些关于民间商州遗留文化的展示,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商州。
 
  二、贾平凹与西安。西安这座城市在贾平凹老师的文学写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光一个《废都》,就是贾平凹老师对西安这个地域,这座城市的贡献。当然贾平凹笔下的西安是前世今生的西安,西安的前世是长安,长安的今生是西安。历史上的长安和现在的西安交替出现在贾平凹的文学作品中。贾平凹的作品中有一篇散文《西安这座城》,在这篇文章中,他对西安城市文化,以及西安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给予了他的定位。贾平凹老师讲西安是中国文化的魂魄。在当代陕西文学崛起之前,整个西安的近现代面貌是模糊的,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在贾平凹老师写西安之前,关于西安是有写作的,但是不是专门去写的,《废都》这部作品是专门为西安而写,后来像《高兴》、《土门》、《白夜》都是写西安的,还有一些散文。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所处的这个时代西安的部分样貌。
 
  三、南北文化交融与超越地域。刚才讲了从商州到西安,从实际距离来讲并不长,但是文化意义却极其巨大,可以说是从南方到了北方。我们知道贾平凹老师早期作品是灵动的、清秀的、纤细的,但是一到关中,80年代写出一系列关中散文,表现出雄浑、大气、古拙。贾平凹老师从商州来到了西安,我认为这是一次南北文化的交融。这种交融赋予了他作品秦地文化的厚重,商州文化的俊逸,形成了秦骨楚韵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讲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就是我们要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被中国人所接受,还要被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那么怎么接受?首先是要进行文本的翻译,这是在消除语言上的障碍,把中国文字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初步。在翻译之后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传播,怎么传播,这是一个大问题。文化不光是翻译的问题,还有传播的问题。
    四、变迁中的农耕文明与黍离之悲。从我们整个当前中国的文化发展来讲,中国文化的根基是农耕文明。陕西是中国农耕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农耕的特点是什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而且以村庄为基础,农耕文明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非常注重水利灌溉。没有水利灌溉农作物就无法生长。今天的农耕文明已经发生了变迁,城镇居民不断的增多,城市化不断的增强,很多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消亡了,这是我们今天中国所面临的最大的变革。贾平凹老师在他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变革中的乡村,对于作家来讲是什么感受?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作家,对这种变更所怀有的情感是惋惜的,那种田园牧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境被碾碎了,城市的快节奏使农耕文明的舒缓已经不复存在了,绝大多数的文人面对这种现象就是唱挽歌。诗经中写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今天我们的作家看到了熟悉的生活场景,熟悉的生活方式,逐渐的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涌上的就是这种悲凉之感。
 
  五、民族文化重构与魅性审美。我们社会在向前发展的时候,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道德问题,精神滑坡的问题,社会上人的道德沦丧,社会没有大家能够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这种现象在我们当前社会非常普遍。讲要进行中国文化自信建设。其实贾平凹老师我个人认为他早就在进行中国文化的重构。我在他的文字中发现,他特别推崇大汉文化,希望用大汉那种刚健大气的文化去重构中华民族的当代文化。除此之外,他还讲生命意识,期望用民间文化去激活人们日渐僵化的思维。在贾平凹老师的文学创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鬼神的描写,不可预测的事件的描摹,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魅”性的描写,神神道道,不可琢磨。他的这些描写就构成他一种非常独特的审美,就是魅性审美,怪诞、怪异、幽深、晦涩。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在奇思怪想中展现出对生命的尊重,激活了当代中国人日渐枯萎的思维,丰富了当代人逐渐枯萎的情感,使我们看到了更丰富多彩,更瑰丽的艺术生命运动形式。
 
  对话环节
对话交流现场
 
  在对话环节,高亚平、刘宁、樊娟、刘利侠、冯阳、史雷鸣围绕“贾平凹文学研究”进行了对话交流,韩鲁华担任本次对话的学术主持。
 
  学术主持:韩鲁华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韩鲁华学术主持
 
  韩鲁华在主持中说道:我这几年一直在说,贾平凹是中国文学的,不是一个山峰,他是一个山脉,这个山脉就像秦岭一样,从平原一直升到高原,和昆仑山相对而望。我多次讲我不赞成中国文化只有高原,没有高峰的说法。就说贾平凹的创作来讲,截至目前为止,散文不敢说全读了,从86年开始到现在30多年,我敢保证把它的小说全读完了,包括这16部长篇小说。从长篇小说来讲,他的《废都》《古炉》包括现在的《山本》,就是秦岭山上的三个山峰。这个山脉是从平原到高原,不是在谷地。今天可以骄傲的说中国的当代文学,包括贾平凹、莫言这些作家就在世界文学之中,如果说80年代我们都在看着“洋人”的脸如何走向世界。那么今天,过了这30多年,中国文学就在世界文学之中。
 
  对话嘉宾:冯阳
 
  冯阳在发言中讲道:我研究的是古典小说,审美上同鬼神异像感触比较深。从小说审美上来说,鬼神异像和很多现实内容的书写形成一种虚和实的呼应,形成一种虚实呼应的审美视角。在实的书写中,鬼神异像给了我们很多神秘的想象空间。从这一块我觉得从审美上,鬼神异像是小说存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即使在未来也不可能消失。因为我们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虚的想象的空间,那么我们整个小说的另外一面审美就不存在了。为什么这些异像在山脉中,在大山中,在民间存在更多。在山中,山的幽光,茂密的树木,白天和黑夜明显的交替,而这样一种无名的压力和这样一种不可解的存在就会渗透在人们心中。从文化层面上来说,地域存在是秦楚交汇的点,秦岭是作为中国的肺,秦岭山水不允许破坏,中国南北的水源地现在多产生于秦岭山脉。贾平凹老师选秦岭作为他表达的对象,我觉得他的视阈非常高远,他可能站在中国存在,文化存在的高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对话嘉宾:高亚平
   高亚平在发言中说道:我和贾老师认识快三十年了,贾老师在写作上对我帮助、扶持比较大,我一直心存感激。另外,贾平凹老师的文风,对我的创作影响也很大。早年我开始学习写作时,因为喜欢贾老师的文章,曾反复研读过其散文、小说、诗歌,特别是散文,我是一读再读。贾老师早期的散文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较深,尤其受明清小品文影响,受孙犁、沈从文等现当代作家的影响较大,文字清新,明丽,灵动,一如山野的桃花,让我深爱不已。我曾多次读过贾老师的《一棵小桃树》《丑石》等散文名篇,有的甚至还背诵过。贾老师后期的散文,也许是上了年纪,有了一些阅历的缘故吧,更趋于随笔化。文字深沉,自由,有洞见,有学识,如老僧说佛,更见家常、日常。和早期散文的风格,完全迥异。二者都好,我都喜欢,如《定西笔记》《天气》等。贾平凹早期的小说多写现实,故事发展线条也清晰,多为单线条,或者复线条,虽也写苦难,但总体上调子明快,给人以希望。比如《满月儿》《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黑氏》《浮躁》《废都》等。而后期小说,虽也多写现实,但里面注入了历史,民间传说、古代神话,还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元素,更显深邃、厚重,也更深情,还有一些神秘色彩。如《怀念狼》《秦腔》《老生》等。结构上则引入了绘画上的一些元素,采取团块结构。语句上也更密实,有时简直是密不透风。一般读者读起来,感觉沉闷,语言疙瘩,没有早期小说读起来灵动、畅美。这些都是表面的,其实,只要用心读进去,就会被深深吸引,就会读出文中的大美。
 
  对话嘉宾:刘利侠
    刘利侠在发言中讲述:我觉得在读贾平凹老师作品的时候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愉悦感,有很多东西是跟我是契合的,因为他在他的作品里传承了很多中国传统诗学的东西。贾平凹老师的语言是诗歌语言,它的写法,我觉得都运用的非常的好。他的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非常细腻的描写,这其实就是赋的写法,还有比兴的手法,他的作品中大量用意象学,不仅仅是讲故事讲情节,更多是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贾平凹老师小说中的女性,更多的是一种象征,类似于中国诗歌中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女性代表着一种理想的人格,一种悲悯的、超越功利的爱和一种无私的奉献的精神。比如白雪、带灯、蚕婆,都是这样完美的人物。刘宁老师讲到翻译的问题,传播的问题,其实我觉得更多是解读的问题,他一直有那么一个高度,就好像长安一样,它很有内涵,但是它的内涵并没有彰显出来被别人知道。贾平凹文化的解密,阐释才是最重要的。
 
  对话嘉宾:樊娟
    樊娟在发言中讲道:其实贾平凹在很多开会的场合一直都在说,写作就是要仰望世界的天,写出中国的地。可能就要学习国外的一些东西,国外的一些境界,包括对人类困境的思考。这个困境的思考可能不仅是西安的,中国的,也是人类的困境。然后还有对将来人往哪走的问题,境界一定要开阔,这样的话,我们的文学就不仅仅是地域文学和中国文学,同时也是世界文学。他写作的资源,去划分的话,第一块可能是古典资源,包括远的传统,近的传统。还有地方资源,这两个资源构成了他写作的根基,也是写作的源泉。他的语言很多东西都是来自于民间的,他关注比较多的是平民老百姓。既然是来自民间的人物,他写的就不可能是高深的,语言带着泥土的气息。包括他很多小说的后记我都觉得话好像都很直白,都是大白话,但是又让我们觉得有韵味,这个是一种很高深的语言的功力。他的精神主题还有他的思维方式,表述方式,其实都是非常中国化的。
 
  对话嘉宾:史雷鸣
 
  史雷鸣在发言中说道:其实影响中国的有五条线,最核心的是江河。中国传统文化最早是由黄河的汉文化,小麦文化和长江的水稻文化,这两个体系来了一次大碰撞之后融合的超级大国,是双河驱动。贾平凹老师生存的商州就是拉通了两河两大体系中,既在那个文化,又在这个文化。贾平凹老师的作品非常好的吸收了长江文化体系,楚文化就是巫鬼文化,黄河文化是政史文化。他两者融合,兼而有之。西安是1930年代陇海线拉通之后进入现代化,晚了100年,中间是缺失的。贾平凹老师的作品是回溯回溯再回溯,写改革开放30年,又跳到50年,这几个拉通了100年民间沉淀的潜意识,下意识,集体无意识,他松松散散的基本上从晚清到民国拉通了一个连贯的民间历史,他在做这样一个努力的尝试。这就要感谢他商州这个家乡,作为这样一个社会容器,对比较传统文化的和潜意识,民间集体无意识的保留,他的敏感和对这个东西的发掘,这是他的重要的角度。
 
  对话嘉宾:刘宁
    刘宁在发言中说道:我是从地域文学做到地域文化,然后到中国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或者说从世界文明的角度去关照中华文明,可以说一步一步的在走。我感觉中国文化,那么大的地域,一块又一块,且每一块土地的自然因素和文化都不相同,但最终统一了。这其中主要依靠的是文字,由此而推及的是文化。贾平凹老师的作品写的是陕西地域,但蕴含着博而深的中国文化。贾平凹老师的创作,现在已经有40年了,这40年的创作历程在当代作家中并不多,贾平凹是和莫言、王安忆这些作家一样,创作的时间都比较长,影响力是持久的。像贾平凹老师具有这么旺盛的创作力在当代作家中不常见,且他又很高产,每一部小说都有独到的思考,甚至有写作技巧的探索。这一点确实令人非常敬佩。刚才我在谈我对贾平凹老师的一些研究的心得体会的时候,其实对于他身上的南北文化交融这一点,非常关注。在我们中国当代作家,包括古代作家,很多都有地理空间迁移的现象,空间转移对于她们的文化、创作影响非常大,因此,我特别想从地域空间去探求作家的创作,贾平凹老师就是我选择这种探索的重量级作家。
    韩鲁华在最后总结中说道:最后我想说的就是贾平凹是一座山脉,我建议大家如果看热闹就不要看他的新书《山本》,如果从学术的角度,或者从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我希望大家很认真的看一下。如果说过去写历史是从人的角度,历史角度写历史,从社会政治角度写历史。那么在这里,贾平凹不是,贾平凹是从天地神人来写,从这些综合的角度来看这一块地方20、30年代发生的事情。 这一部作品确实设计的非常大,我感觉到贾平凹带有对反思自己,如果从73年正式发表《一双袜子》开始的话,已经40多年了,我就说他现在就是一个老牛在反思自己的历史。还有一个就是这一部作品我感觉到他是一种对自己这么多年进行历史总结,特别是看他的后记,每句话后面都有对他过去总结的意思在里头。同时我也感觉到,贾平凹在这一部作品中还没有完全把他和中国文学彻底地弄一个疙瘩,我估计后面贾平凹还要写。
 
  签名留念
 
  活动最后,主要嘉宾在禧福祥·西凤酒上签名留念。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立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禧福祥·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今年将邀请著名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谢有顺、王春林;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澳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朱寿桐;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震;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陕西诗词协会会长孟建国;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等文化名流做客“贾平凹大讲堂”进行文化交流,全力推动全民阅读公益活动,使从西安发起的全民阅读活动走向全国。
 
  精彩回顾
 
  更多“禧福祥·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相关内容,请关注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官方微信和禧福祥官方微信。感谢中国文化交流网、西安晚报、华商报、西部网、西部新闻网对本活动的大力支持。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