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陕西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揭牌运行以来,围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制度创新,有效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据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副主任王宏伟介绍,陕西自贸试验区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引入全省首家外商独资演出经纪公司,三星二期、博世力士乐线性导轨和柔性传送系统、先正达种业中心、马来西亚凯儿库干细胞等外资项目相继落户。2020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8家,实际利用外资37.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15.3%、44.8%。
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聚集。引入东航、海航、南航等14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聚集圆通、申通、普洛斯等176个国内外物流企业和77个临空产业项目,临空经济规模突破100亿元。法国达能、西门子创新工业技术中心、施耐德(西安)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在区内集聚。
国际产能合作持续深化。中俄丝路创新园聚集了俄罗斯立德集团、中俄海洋工程联合实验室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50余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爱菊集团、隆基绿能等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分销网络、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
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与全球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合作关系,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港聚集了11家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和外资企业。在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建设了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技术、新品种和农业设备的对外交流。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在以色列等国设立17家离岸创新中心、海外研发中心和科技服务站,推动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统筹匹配。依托国家“17+1”合作平台开展海外办学,为海外中国企业培养本地化专业人才。
着力打造“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人文交流平台,建设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丝绸之路文物考古中心,发起成立“丝路城市广播电视协作体”,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
医疗合作持续深化。紧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防疫合作,组织医疗专家开展视频连线等形式,向相关国家提供技术指导,分享中国抗疫模式和经验。西安交通大学与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机构达成共建“一带一路”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意愿。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成效初显。出台《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在延安、铜川、安康、宝鸡、渭南和韩城等6市相关开发区建设协同创新区。截至目前,各协同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西安、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及各功能区积极开展交流对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王宏伟表示,今年陕西自贸试验区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和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对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加快先行先试,深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系统性集成性创新成果,在区内培育一批全国和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当好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排头兵”,引领陕西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陕西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