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健康报》第六版“院长论坛”发表我院党委书记马辛格署名文章《立足高站位 开拓前行新路径》,介绍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

立足高站位 开拓前行新路径
西安交通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马辛格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作为国家在西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卫生力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整体布局出发,攀登国家“高峰”,构建区域“高原”,打造省内“高地”。
在攀登“高峰”上,西安交大一附院正协调发动政校院企研等多方面资源,努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着眼“卡脖子”“临门一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大力组织攻关,目前已在多个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如,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超导重离子加速器肿瘤精准治疗项目”合作协议,打造世界领先的肿瘤治疗国之重器。
如,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部署,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框架协议。作为输出单位,西安交大一附院充分发挥技术辐射、人才培养、管理示范等方面优势,努力打造深化医改试验田、现代医院管理新标杆、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服务青海乃至西北地区百姓健康。同时,研究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服务网络体系,承担起服务国家、守卫健康的公共卫生职责使命。

在构建“高原”上,西安交大一附院先后获批心血管、神经、妇产、感染4个专业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以西安交大一附院为主体建设肿瘤、精神2个专业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通过区域协同、机构协同、专科协同、人员协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均衡分布和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的下沉。医院通过巡回医疗、健康扶贫等形式,对贵州、云南等地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帮带、管理帮扶,提升边远地区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在打造“高地”上,组建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健康医疗集团,启动雁塔区“互联网﹢大健康”创新示范基地,覆盖区域内81家医疗机构。医院在推进分级诊疗、城市健康治理上先行先试,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多院区发展战略,实行同质化管理、一体化发展、高质量融合,打造区域内医疗中心。

用数字化技术赋能
发挥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科实力雄厚的天然优势,医院大力开展医工交叉研究。如,吕毅教授创建的外科梦工厂,通过开展医工交叉科学研究,创造性地开拓了磁外科领域,结出一大批原创性、引领性的医工交叉硕果。如,磁辅助快速肝移植术将肝移植手术“无肝期”由国际上报道的30——40分钟锐减至9分50秒;在世界上首创全磁导航气管插管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临床,极大地降低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医院重视信息化对临床工作的支撑作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2021年7月,西安交大一附院通过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评审,是陕西省首家通过五级评审的医院,为医院集成平台与数据中心建设、智能应用、互联互通奠定坚实基础。
医院开发“智慧好医院”手机应用程序,为患者提供在线预约挂号、视频问诊、检查检验预约、移动支付、住院办理、病案邮寄、送药到家,以及出院后随访、专科护理等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连续医疗服务。自2018年上线至2021年7月底,用户突破170万人。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医院设立运营部,整合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为导向,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对收治疾病的疑难危重度指数(CMI)、成本产出、工作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引导提高质量、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以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医院实行全方位预算管理,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防范财务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
医院落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坚持和强化公益性导向,不断改进在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医院连续两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考核中取得A﹢水平,名列西北第一。
持续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双心门诊、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责任制整体护理、合理用药、耗材使用全程监管等,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去年9月,医院启用日间手术中心,短短10个月,日间手术中心已经纳入了60个病种,与9个外科科室展开合作,赢得了科室和患者“双满意”。

激发内涵式发展新动力
人才是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为此,医院搭建人才工作平台,推行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对于领军学者、学科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医院不仅建立一流的实验室和配套相关设施,在政策上也完全放开,既可全职,又可柔性引进。推行院科二级管理,协同建立培养、使用、考核的用人体系和薪酬体系。人才评价坚持分层分类评价,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

同时,医院始终重视文化对卫生职业精神的引领作用。自建院之日起,医院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爱党爱国、一流标准、团结奋进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形成了“厚德、博爱、精医、卓越”的院训。
医院通过开展“学习弘扬殷培璞教授精神、做新时代人民健康卫士”“一附院与共和国共奋进”“庆祝建党百年、奋进一流名院”等主题活动,用“红色血脉”培养“白衣卫士”。

特别是在2020年抗疫战场上,西安交大一附院职工所体现出的思想硬核、作风硬核、技术硬核和管理硬核,为医院文化注入了更丰富的新时代内涵。

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西安交大一附院全体职工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牢记医学誓言,致力于破解“卡脖子”难题,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