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记者 张栢溪)9月7日下午,在陕西师范大学,由中国文化部、旅游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的“青年汉学家研修班”开班。著名文化学者、陕西文学基金会理事长雷涛先生主讲“汉文化的主体彰显与多元函盖”。来自法国、埃及、新加坡、尼泊尔、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越南、土耳其、阿富汗、格鲁吉亚、沙特阿拉伯、约旦、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巴西、智利、刚果、荷兰、印度、捷克、苏丹、突尼斯、黎巴嫩、阿尔及利亚等26个国家38位青年汉学家参加了开班讲座。西部新闻网全程聚焦本次活动。
著名文化学者雷涛在26国青年汉学家研修班主讲汉文化的主体彰显与多元函盖
活动现场
雷涛先生在约两小时的讲座中,围绕“汉”文化的主体彰显与多元函盖,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雷涛讲述了“汉”的历史,从新石器后期开始,讲述了大地湾伏羲氏文明、河姆渡文明、仰韶文明、红山文明、黄帝炎帝等时代“汉”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是讲述了汉字的产生与演变。仰韶时期陶器上的简单绘画和原始符号,这是早起汉文字的雏形。陕西白水县的仓颉曾是黄帝史官,在四千多年前就受命造了28个汉字;甲骨文正是在这28个早期汉字雏形的基础上产生的,从此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甲骨文的记述年代有三千七百四十多年,这也是我们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始。并以此简述了甲骨文、金文、秦大篆、秦小篆、汉隶、唐楷书、行书、行草、草书、狂草等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同时介绍了瘦金体的产生背景,还有当代书法家于右任、李叔同等大家的书法艺术以及价值水准。
第三,雷涛讲述了“汉”文学。他说,同世界各民族一样,中国文学发迹于远古的民歌,之后就有了《诗经》,有三千多首诗歌。后经孔子筛选编纂,形成了《诗经》三百首,这是文学的发轫。有了诗经,就有了后来的《楚辞》,典型的代表作就是《离骚》。然后是《汉赋》和唐诗宋词,再往后便是元杂剧和明清小说,其代表作就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而近现代的中国文学,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欧、俄罗斯的一些文学元素,包括它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五四运动以后,又形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中国特色,包括自由诗、现代诗歌。
第四点讲了“汉”音乐。中国的最早乐器,是磬,后来有了冶炼技术,就有了编钟,这是殷周时期的事情。先周文明和之后的周礼周乐使文学和音乐高度的融合。再后,有了汉唐音乐。而汉唐音乐,包括汉唐的宫廷音乐,也是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将西域的音乐元素,包括乐器引入中原,和中原的原生态音乐相融合。比如琵琶、唢呐、胡笳、二胡、羌笛等等,都是由西域传入的乐器。
第五,“汉”宗教。“汉”宗教主要是老子的道家学说,孔子的儒家学说还有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中国的道儒学说,正是初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产物。而佛教是在东汉期间传入中国的,史学一般认为佛教起于汉,兴于魏,盛于隋唐。这是中国宗教文化的大融合,形成了儒释道为一体的大融合,当然也包括伊斯兰教。
第六,“汉”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汉文化包括汉字、中医、服饰、宗教、建筑、音乐、饮食等等,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生了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局面。由于丝路的畅通,西域的玉米、苜蓿、葡萄、石榴、西红柿等等传入中原大地。而中国的汉字、音乐、农业技术、建筑技术,当然也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传入周边国家和地区。比如汉字就对日本、古琉球国、朝鲜半岛、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产生了影响,形成了一个汉文化圈。
雷涛先生讲到:“人类文化有许许多多的相同的东西,究其文化心理而言,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话说:在世界的这个角落所发生的一个文化现象,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也会发现。这就是文化心理认同的例证。雷涛先生举例说,中国从隋朝开始,产生的科举制,其中就有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类别。而世界文明中,也喜欢用三来做奖励的层次。比如体育比赛,就有冠军、亚军、季军之分。这就说明,人类对“前三名”的认知是一致的。雷涛先生还提到,世界文明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会贯通的现象。由于科技、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这种融通的速度加快了,共同发展提高的机遇增加了。中华民族在努力发展和弘扬汉文化的同时,也要大胆的有效的接收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这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最后,雷涛先生十分感谢在座的38位青年汉学家,他们热爱汉文化,而且充当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使者,是功在当下,利在往后的大作为。希望有更多的汉学爱好者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促进世界文明交流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雷涛先生长期研究中国文化,整场讲座从历史、文学、宗教、音乐、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界别,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受到各国青年学子的好评。最后,雷涛就中国文化的审美、仓颉造字等提问与国外青年汉学家进行了互动。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由中国文化部、旅游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与2014年创办,2018西安活动由陕西省文化厅、陕西师范大学承办,该计划旨在搭建一个供外国青年“中国学”研究人员和智库学者交流与研究的平台,为其学术研究及创作提供便利和切实帮助,支持与中国本土优秀的学术、文化、教育等机构、团体、企业和学者开展交流和合作研究项目,帮助其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该项目已于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举办过10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