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记者 张栢溪 )作为陕西第一个用外语歌剧形式,把司马迁和《史记》文化推出国门的实践者,我省青年传媒学者、丝路版歌剧《司马迁》总策划刘宽在工作中发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和汉学家,把关注和研究司马迁和《史记》文化,当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第一教材;司马迁的家乡-陕西韩城也成了许多“老外”旅游观光、考察研学重要的目的地城市。
金秋时节,来自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库尔特·卡斯特先生,今年已经是他第八次来陕西。这一次,因为参加一个关于中德人文交流合作的活动,使他有机会对司马迁和《史记》文化,对司马迁的家乡-陕西韩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库尔特·卡斯特看来,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和陕西省都是中德两国重要的传统历史文化城市,有一个很有机缘的事情,那就是两个城市各自都有一位姓“马”的世界名人,他们是“马克思”和“司马迁”,这两个世界名人都各自有一部影响世界的作品,《资本论》和《史记》。库尔特·卡斯特建议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在马克思的家乡-德国特里尔市,举办“马克思和司马迁对话”的展览论坛活动,让更多的德国人通过了解“马克思和司马迁”的故事,架起中德文化交流、增进人民友谊的桥梁。
在座谈中,刘宽的观点和库尔特·卡斯特先生的建议不谋而合。在他看来,马克思和司马迁的人生传奇故事,哲学思想,经典著作,在全世界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其精神层面和著作思想有一定的普遍性、共通性。可以说,司马迁本人是中国历史人物当中,和马克思,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有渊源,交集最深的的一位世界文化巨匠。策划和举办“马克思和司马迁对话”系列文化论坛,既可以联合中德两国政府和专家学者,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好陕西,讲好陕西故事,又可以让国际社会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更深入的了解陕西的历史文化、了解当代陕西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薛引生教授说,在许多中国领导人文章、讲话与著作中,曾经多次引用《史记》书中的故事、名句,最有名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著名作家学者鲁迅、郭沫若、翦伯赞、郑振铎、杜鹏程、师哲等人,都曾经对司马迁和《史记》文化,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赞誉。如“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如“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近年来,以张大可、卜宪群为代表的一批当代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也提出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分析和研究司马迁与《史记》,对司马迁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和治国治民思想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的治学理念。可以说,司马迁和《史记》文化,一直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的历史教材和研究内容。
而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教授也认为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里彰显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和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有相似之处,透过对马克思和司马迁的人生传奇故事,哲学思想,经典著作的研究和传播,就能看清中华五千年文明与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进步逻辑,看清当代中国与世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依存关系和良性互动。中德两国在重视传统历史文化,发展创新经济等领域有很强的相同性、互补性。中德两国学者提出关于举办“马克思与司马迁对话”系列文化论坛的倡议,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也是落实中德元首倡议,探索新形势下开展中德两国人文交流新机制、新经验,一个可操作、接地气的金点子,好策划。
据悉,中德学者提出关于举办“马克思与司马迁对话”系列文化论坛的倡议和建议,已经得到陕西省有关部门和韩城市的高度重视,现在已进入活动的前期策划和筹备论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