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我区煤炭工业实现了资源集中化、企业大型化、装备现代化、安全标准化、产品多元化。”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王作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工业走出了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王作储告诉记者,“十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全力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集团、建设大基地、形成大集群。
在推进大产业发展中,内蒙古自治区以“综合开发、加工转化、高效利用、集约经营”为原则,坚持煤炭资源配置向煤化工、煤转电产品转化,煤电化向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转化,着力推动煤炭产业延伸,向煤电、煤化工及洁净煤生产方向发展。
从2005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停止了对单一煤炭开采项目的审批,对没有转化项目的煤炭开采项目不予配置资源;新开工的煤炭项目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以上。对于新开工的煤化工项目,不得低于100万吨甲醇当量,电力装机不低于60万千瓦。
一系列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目前已收到成效。截至2008年年底,内蒙古自治区电力装机容量已超过4881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超过4568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全区电力总装机将突破6000万千瓦,风电装机突破300万千瓦。此外,全区在建煤化工重点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467亿元。
煤炭工业点多面广、规模较小、生产粗放一度制约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王作储告诉记者,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有煤矿2009个,产量仅为8162万吨。进入“十一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过鼓励和引导煤矿企业间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尤其是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加大了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链企业集团。继神华集团后,内蒙古自治区相继引入国家五大电力公司、两大石油石化集团、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临矿集团、河北冀中能源等大型煤、电、煤化工企业和投资企业20多家,共同开发建设了20余个煤田矿区,走出了一条以资源合作、产品合作、资本合作到企业合作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与此同时,内蒙古自治区还加快了对小煤矿实施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煤矿数量由2001年的2009个减少到501个,煤矿机械化装备水平由2001年的40%提高到了85%;井工矿从原来落后的房柱式采煤法改造成现在的壁式采煤法,煤炭资源的回采率从原来的30%提高到了60%以上。
王作储告诉记者,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在促进煤炭产业多元化,推进产业升级与产业链延伸,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实现规模化发展和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有生产煤矿501个,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8个,地方煤矿433个。平均单井生产能力超过90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平均单井能力达到340万吨。今年,全区矿井平均单产预计超过100万吨,国有重点煤矿预计超过350万吨。(责任编辑: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