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西南部,当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小、无霜期长、蒸发量大、全年相对湿度低等气候特点让乌海种植葡萄优势明显。但多年来,因当地葡萄种植品种单一、种植技术落后等原因,葡萄产业发展一直受制约。近年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杨凌科技和人才输出助力,乌海葡萄产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杨凌专家助力荒漠建国际酒庄
6月15日,“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团走进位于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生态园的内蒙古阳光田宇国际酒庄。
步入园区,记者被眼前庞大的葡萄种植规模和宏大的园区设计所震撼。酒庄总经理、首席酿酒师黄建清介绍,园区占地18000亩,2013年前全是植被稀少的荒漠。但从2013年开始,他们对南山实施改造,因地制宜,建起了梯田式的葡萄园,使生态工程建设覆盖整个园区,这才完全改变了南山水土流失严重、风来沙起的面貌。
目前,阳光田宇国际酒庄已建成5000余亩的标准化葡萄园,1400亩枣园,300亩葡萄品种资源圃及2100亩的防护林等。同时建成了发酵能力1000吨,储酒能力3000吨的国内第一个真正实施“自然重力法”酿造工艺的国际酒庄。
杨凌科技让产业转型升级
黄建清认为,酿出好的葡萄酒的基本条件是原料要好,所以园区建设之初,最让他头疼的是当地粗犷的葡萄管理作务方式和高品质果品需求之间的矛盾。
针对这个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专家在此开展了“葡萄新品种引进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建设。期间,引进葡萄新优品种10个,包括爱格丽、媚丽、阳光玫瑰等;建设新品种示范基地50亩;建设适宜于乌海地区特、优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新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示范推广2000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园,其中示范推广酿酒葡萄“爬地龙”栽培技术500亩;举办葡萄栽培技术培训,培训果农500人次。同时开展了葡萄成熟度控制研究及葡萄酒陈酿潜力的研究,极大地提升了阳光田宇国际酒庄的葡萄种植和酿造技术。 针对在园区推广“爬地龙”栽培技术,在阳光田宇国际酒庄开展服务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副教授袁春龙告诉记者,这项技术不但确保了葡萄成熟度和品质的一致性,而且极大地减轻了葡萄树冬季埋土防寒的工作强度和人工成本。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除了科技输出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为乌海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供给。这当中,黄建清和阳光田宇国际酒庄酿酒车间负责人唐海涛及部分工作人员均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毕业生。“在我国各大庄园的人才队伍中,我们葡萄酒学院输出的人才占到七八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党委书记胡俊鹏这样说道。目前,作为杨凌示范区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教学实验基地,阳光田宇国际酒庄正带动着乌海葡萄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