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内蒙古阿拉善盟秋意渐浓,一辆卡丁车行驶在阿左旗通古勒格淖尔嘎查的荒漠中。开车的是71岁牧民老党员敖云,她要去嘎查另一位牧民党员德力格尔家开民主生活会。嘎查规定,每个月都要集中在某一位党员家里,进行“两委”组织的集中学习。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让理想信念的旗帜在党员心中高高飘扬。
制度
定期培训严管理
走进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清泉街社区党支部,社区党员围坐在一起,正在听老党员石应瑾讲课。多年来,清泉街社区党总支一直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以学习、培训为主要抓手,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
“推掉应酬,集中精力坐下来听课。”锡林郭勒盟纪委监察局一名科室主任告诉记者,每隔半个月,内蒙古12个盟市103个旗县的县处级干部都利用周六的时间走进课堂,现场或视频参与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近年来,通过党校培训、举办“双休日讲座”“内蒙古干部网络学院”,累计培训干部近600万人次。
自治区党委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集中学习教育的必学内容。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细分为治国理政、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建设等10个专题,先后开展了3轮集中培训。
自治区还分别制定了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机关党员干部、基层一线党员3个层级每半个月参加一次专题学习、每个月参加一次党支部活动等“六个一”学习机制,把党支部生活会、党小组会、党课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要求制度化,把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基层大讲堂等结合起来,推进学习教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创新
学习教育在日常
每个月的月底,乌拉特中旗温更镇哈日朝鲁嘎查的全体党员,都要到敖其尔那顺家中学习。他是哈日朝鲁嘎查的3名党员中心户之一。宽敞、亮堂的蒙古包里,身着蒙古袍的党员和群众围坐一圈听党课。
内蒙古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党员居住分散,党组织服务半径过大,如何才能将大家集中到一起?内蒙古在党性强、能力强、热心奉献的党员家庭中设立党员中心户,对居住偏远的党员来说,大大降低了他们参加学习的成本。截至目前,全区共确定党员中心户9416户,覆盖近20万党员和牧户。
从机器轰鸣的车间,到炊烟袅袅的农家;从欢歌笑语的社区,到书声琅琅的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推动着内蒙古各地学习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针对文化程度偏低的农牧民党员,党组织编印蒙文学习资料,送学上门。对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依托老干部局、老年大学组建党支部、定期组织学习,开展文娱活动;对企业党员,推行“10分钟车间党课”“微型党课大家讲”“最佳党日活动”等,把学习教育融入企业生产经营。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党组织一个堡垒。通过党员们的实际行动,全区涌现出“全国模范检察官”潘志荣、“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卢玉宝、“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吉日嘎拉等一批先进典型。
考核
星级管理有标准
呼伦贝尔市达赉苏木80后党员那仁满都拉家,去年被评为“红色堡垒户”。他帮助村子里10户贫困户通过产业脱贫,还清了22万元的贷款。“以前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成了党员就要好好干,带着父老乡亲们一起奔小康。”那仁满都拉说。
杭锦旗的农牧民党员说:“过去开会大家都不积极,零零散散没几个人。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提前五六天就开始按照议题准备发言材料。”
内蒙古在农村牧区普遍开展党员星级化管理。过去,一些党员和普通村民没什么两样。自从推行党员星级化管理后,许多党员主动与群众化解矛盾,有的当上了村里的义务调解员,有的还被村支部评为“五星党员”。
岁末年初,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一场特殊的考试正紧锣密鼓地举行。“去年我村完成街巷硬化14.9公里,1463口人吃上自来水,新建杂粮生产车间445.25平方米……”萨力巴村党支部书记孙加利上台述职,接受基层党建大考。“要转变思路,做出成绩,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孙加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