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不用再烧炭炉子,不用再愁上厕所,住在暖暖的楼房里,我和老伴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享受生活。”29日,搬入50平方米新房刚好一个月、正在阳台上侍弄盆花的孙耀成老人乐呵呵地说。
今年69岁的孙耀成,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棚户区——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原来蜗居在30多平方米的旧房里,冬天取暖火炉得烧3吨煤,每天清晨得到百米外几千人共用的旱厕去倒尿桶,平时洗衣做饭的脏水也得走过不足1米宽的长巷,倒到数百米外的河沟里。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政府就帮我们实现了几十年的梦想。这里集中供暖,上下水、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样样齐全,干净、舒适,太方便了。”孙耀成说,十八大以来,党政机关干部雷厉风行、亲民细致的作风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几乎所有的搬迁安置和迁居手续,都是包户干部跑前跑后帮我们办的。”
记者了解到,涉及13平方公里、12万人的北梁棚户区改造工程今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包头市将其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点工程,抽调2000多名党员干部进驻棚户区,包片包户搞搬迁安置。
在全面调查摸底结束后,市里结合近90%的居民意见,并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颁布实施旧房征收补偿方案。同时,制定了工作手册、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土地征收监督审计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并设立上百人的现场指挥部,本着“三公”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条龙、全方位”为群众服务的原则,全面敦促动迁工作。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不好好工作的干部决不留情。今年9月,1名副处级干部由他人代替开会被免职,8名未参加会议或无故迟到的干部按规定受到相应处分。
“处处有章可循,事事有法可依。”完善的制度促使干部们争相承担任务、比着赶超进度,成功破解了以往征地拆迁的种种难题与矛盾。目前,已顺利拆除12158户居民的旧房,完成年度总任务的105.7%,已搬迁安置1.15万户、3万多人。
过去拆迁矛盾多,主要是因为干部没把工作做细,缺乏合理公平的补偿办法,群众的意见和遇到的问题也得不到尊重和及时解决。北梁棚户区的群众认为,中央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今在他们这里已落实成一项“铁笼制度”,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惠民果”。
包头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北梁棚户区改造工程之所以实现和谐拆迁,主要得益于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对庞大的动迁干部队伍实行全程考核、全程监察、全程问责;铁的原则、铁的纪律、铁的程序,引导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户户有人盯,家家有人帮。”孙耀成说,“铁笼制度”形成后,包户干部从旧房面积测量、政策解释、房屋产权登记、拆迁补偿金发放到新房手续办理、居民拎包入住,都做得让群众放心满意。群众说,干部加班工作再晚,也不肯吃百姓一口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