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攀枝花11月23日电 (付敬懿高寒)“中国是钛资源大国,但远不是钛合金产业强国。”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钒钛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在航天航空及军工领域应用广泛,但中国的钒钛产品研发能力薄弱,科研力量分散,需要整合集聚形成核心的技术力量。
11月23日,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暨钒钛(国际)论坛在四川攀枝花举行,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钒钛资源的技术与应用,为中国钒钛战略资源的发展出谋划策。
“钛是海陆空三栖金属,未来应用广泛。”干勇说,航天航空及军工、核能、海洋工程等项目对钛有重大需求,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我国,钛金属需求量极大,在2015年将达到8万吨,而在2020年时可能突破15万吨。
中国的钒钛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一位,钛加工材产量也是世界第一,但我国大部分钛原料仍需依赖进口。
“攀枝花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钛精矿产地,83%钒钛磁铁矿集中分布在攀枝花-西昌地区。”干勇表示,由于攀西地区钛精矿结构特殊,多为钒钛磁铁矿,品位低,杂质含量高,不适合作为海绵钛及高品质钛白粉产品的原料。
“有效回收钒钛磁铁矿中的钒钛是关键。”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张懿院士团队成员齐涛说,国内的传统高炉法仅能回收铁和钒,对钛的利用率极低,必须采用非高炉法进行冶炼,但由于非高炉法成本过高,目前仅处于实验阶段,需要继续研究降低成本。
“钛资源的高效利用关键还是在钛合金产业。”干勇说,非高炉法是钛的高效清洁利用的新流程,可以解决国内对钛金属的部分需求,但航天航空及军工等领域同样需求大量高端钛合金材料。
“高端产品仍然依赖进口。”干勇表示,目前,国内的高端产品研发能力还很薄弱,部分钛合金材料仍是在仿制基础上开展自主设计,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对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钛合金材料终高端产品的需求,同时,外国不可能将国家工程急需的高新能钛合金材料买给中国。
“国家必须把技术力量集中,形成核心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殷国茂说,解决国内钒钛资源利用问题,归根到底需要国家整合科研力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科研要纳入市场经济,就必须合力发展,发挥集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