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识网综合资讯:作者 (李广义) 编辑 (杨光)《烛光里的妈妈》慈母手中线, 是一幅十分难得的怀旧之作,作品表现的是一位年迈的老妈妈深夜在烛光下做针线活的情景。笔者读后感触很深,愿与广大网民和读者共同分享,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这幅画的作者,房贻德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患有严重的眼疾。尽管大部分时间没有离开在生养他的土地,但和别的农民兄弟不同的是,他除了躬耕田野,还要笔耕墨田。农闲季节,聚在一起玩牌搓麻将的时候,他却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他希望用手中的画笔把美好的东西永远留下来。经过几十年的观察积累和记录,他把身边的农民尤其是农村女性一个个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母亲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些作品原型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通过阅读房贻德先生的这些作品,我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你看,这位烛光里的老妈妈,将一根线在嘴里便沾湿后全神贯注地往针眼里穿,连穿了几下也没有穿进去,在笔者看来,这不仅仅是因为屋里灯光太弱,很大原因是房间太冷,冻得老妈妈两手发抖。看到此,会有网友和读者会问,何以见得?从这幅画上看,老妈妈身上穿的棉衣又薄又破,在农村通电之前,绝大多数是靠煤油灯照亮的,只有过春节时才点蜡烛,而且是用是艾杆裹上灯草做轴心的红蜡烛,请看蜡台里面影影绰绰的向外延伸的蜡杆,就知道当时的季节了。
画家所在的山东滕州微山湖地区,冬天是非常冷的,十冬腊月,滴水成冰是常见的事情。那时候的农村家庭,冬季取暖别说装空调了,就是烧炉子也没钱买煤。因此,在笔者看来,老妈妈手里的线穿不进去,很大程度上是冻得浑身发抖所致,即便这样,为了不让孩子冻着,老妈妈只好搓搓手,跺跺脚,坚持着做完手里的活计,不是鸡叫三更,就是东方欲晓了。看看那道微微闪动的烛光,再看看这位慈祥的老母亲,我在想起 “春蚕到老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首古诗的同时,耳边响起了那首《烛光里的妈妈》:……噢 ,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这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
慈母手中线
再看这幅《慈母手中线》里的老妈妈吧。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儿时学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时尽管背得滚瓜烂熟,但由于年龄小,不懂诗里的深刻含义。直到上后来离开家到县城读高中,才明白慈母“临行密密缝”的良苦用心。我家离县城50华里,当时交通条件差,没有柏油路,没有代步工具,全靠双腿步行。星期六下午上完一节课,几个同学就匆匆忙忙往家赶,路上一溜小跑,到家已经夜里七八点钟。回到家母亲连夜要将穿烂的衣服缝补。为了不能不耽误第二天干活,更不耽误我在学校穿,母亲总是挑灯夜战。
看着房贻德先生笔下这位凝神穿针的老妈妈,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回忆三十年前在煤油灯下为我缝补衣服的老母亲,为了我们兄弟姐妹,出力流汗操碎了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白天干了一天的活儿,到了晚上还要缝缝补补,睡不了一个安稳觉。母亲,很朴实,就是为了孩子不受冻,不穿破烂衣,在家 “密密缝”好衣服,临行 “意恐迟迟归”,盼孩子早去平安归。这就是这位戴着老花镜在灯光下,凝神穿针的老母亲的所思所想所盼。
房贻德这位出生在山东农村的画家,没有进过大学校门,但他以丰富的创作经验,渊博的社会知识,厚重的生活积淀绘画。他笔下的人物,不仅形象逼真,阅历丰富,而且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感。在他母亲系列作品了,极具时代性,每个年代的母亲都打上和那时代相对应的烙印,传递着极具震撼力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不是用一两句就能介绍清楚的,还是挑出几幅作品,让朋友们自己感受吧!
最爱的老母亲
灯下密密缝
农民画家房贻德简介:
年过花甲的房贻德,自幼酷爱绘画,曾受到著名画家赵明程先生的指导后自学成才。上世纪70年代在一家国营单位干了4年宣传工作后辞职,和爱人开了一家个体照相馆,一干就是30年。由于长期在的暗室洗相药物中毒使他患上了几近失明的青光眼。2008年汶川地震后,创作出《灾区温情》、《背负着人民的希望》等抗震救灾题材,作品参与义卖行列,把所得善款全部捐给地震灾区,北京奥运会期间把精心创作《生命高于一切》和《伟大的母爱》赠送给百米短跑冠军牙买加运动员叫博尔特,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牙买加人民的真情厚意,中国新闻网以《农民向博尔特赠画》为题报道后,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国内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或作专题报道达到8千多次。
近年来,房贻德先生相继创作出《黄河魂》、《烛光里的妈妈》、《慈母手中线》、《依恋》等多次在国内大城市展出,颇受广大观众和专家喜爱好评,近日接到邀请,参加2015年在台湾举办的纪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