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四川资讯 > 正文

2007:世界“非遗”在四川集结

www.xibuxinwen.com.cn(2008-12-19)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回眸

  一场400万人的大Party

  “我在长顺街足足站了两小时,看完所有表演,全世界的文化好像都在成都集合了!”2007年5月23日,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定格在成都市民李林脑海中。

    这幅图画来自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世界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国际、国内的100多支表演队伍及84个单位的10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11大类270项各类展演活动,直接参与人数突破400万。“那些天的成都,好像在开一个盛大的Party(聚会)!”

  李林把“最精彩”评给“天府大巡游”。世界闻名、原汁原味的巴西桑巴舞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四川……来自非洲、欧洲、美洲、亚洲的11支表演队伍和中国各省区市的21支表演队伍,共同演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和美丽。而这样的精彩,20天里天天都有。除了“非遗”公园,巡游还在成都城区公园广场、郊区古镇的8个分会场上演。

  在四川省各市(州)和成都市各区(市)县联袂打造的33个“主题日”演出中,大众不仅领略到各地“非遗”项目的魅力,还能跟着演员学上一段特色舞蹈,甚至购买一些特色产品带回家。

  讲述

  节后“冲击波”仍强烈

  黄英1991年开始学剪纸,如今已是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剪出第三届国际剪纸展金奖。12月16日,身在绵阳的黄英用“忙”来形容自己现在的状态,一个“非遗节”让她剪刀不离手——

  自从参加了“非遗节”,生意多了,学生也多了。眼下正忙着准备参加明年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剪纸展。

  “非遗节”已经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那10多天我都呆在成都观摩全世界的“非遗”。洗了眼,生意也来了。参展前,我把12生肖的剪纸印在体恤上,还将各种剪纸印成扑克牌和书签。结果,带去的几千副剪纸扑克牌在“非遗节”上销售一空,上百幅剪纸作品大半也找到买家。

  “没想到四川的剪纸能做得如此精美。”是我在“非遗节”上听到最多的话。更没想到的是,节后的“冲击波”凶得很!刚结束,就有拉萨的客户购买2000多元的剪纸带回去。这红火到今年还在延续:每天都有电话打来预订剪纸,还有不少人找到我上班的地方,要我传授剪纸秘诀。一年多来,不仅本地对剪纸感兴趣的人多了,很多外地游客到绵阳,也会慕名前来购买剪纸作品。甚至不少学生在出国留学前也要来学习几天剪纸,然后把作品带到国外,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中国的民间艺术。

  “非遗节”让剪纸这门民间艺术走进更多老百姓的生活。

  影响

  “非遗”保护的连锁效应

  一个品牌的“无穷大”效应负责“非遗节”筹办的成都市文化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明年6月,成都将举行第二届“非遗节”。这次“非遗节”,将突出汶川大地震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举办大型主题晚会、街头巡游表演、广场表演、戏剧曲艺剧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博览会和国际论坛等活动。

  “非遗节”成了成都文化建设的强力助推器,“它将成都市的文化资源动员、聚集、整合起来,为下一步发展做好准备,也调动了普通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自觉性。此外,"非遗节"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旅游文化产品,有助于提高成都的知名度、美誉度。”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认为,“非遗节”的举办,给以成都为中心的大西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打开了新的局面。他说,由于这是全球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容量大,文化特色突出,成都将为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举办提供经验。

  一种保护路径的探索知晓和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点,“非遗节”做了一次尝试。无论是“大巡游”还是“非遗”公园的博览会,都在积极搭建一个吸引大众目光的平台。

  博览会举办的10多天,天天能见到提着大包小包的游客,全国各地具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商品,成为游客带回家的最好纪念品。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众感受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唤起人们的热爱。“演出”也打通了民族文化和市场结合的道路,使“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众中间“复活”。

  乌丙安教授认为,就本质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生活文化”,如七夕、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将其还原在生活中,存活在民众中间。有关专家认为,从“非遗节”吸引400万人的成效来看,立足恢复其生活本质,才能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有效保护。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9项。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