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四川资讯 > 正文

汶川震灾区地质灾害集中暴发 专家称高发期3到5年

www.xibuxinwen.com.cn(2010-08-24)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 核心提示
  在今年汛期大暴雨诱发下,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地质次生灾害集中暴发。
  8月20日,四川省对外发布“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受灾情况,截至8月19日,已造成全省576万人受灾,发生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75处,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68.9亿元。
  作为地震极重灾区的绵竹清平、汶川映秀以及都江堰的龙池三乡镇,也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专家指出,山区地震诱发的地质次生灾害将持续10年以上,其中5年内是高发期。由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山洪形成灾害链,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考验四川。
  四川省政府加强群防群测等四项举措,应对防灾新难题。
  “这次受损程度是地震的5倍。”8月17日下午,唐维元背着哇哇哭个不停的女儿,满面愁容地看着自家深埋在泥石中的“明苑”农家乐。
  “地震房子裂了还可以加固,倒了还可以掏出一些东西。现在泥石流淹过,啥也没有了”,唐维元认为,此次泥石流给龙池造成的损害程度是汶川地震的5倍。
  震后着力打造“国际山水旅游度假小镇”的都江堰龙池镇,以农家乐为主导的震后重建搞得风生水起。
  唐维元的“明苑”是龙池镇南岳村最早开业的农家乐。汶川地震,农家乐房屋被震裂,她和姐姐唐维淑两家贷款、借债,凑到70万元,重新加固、装修。去年5月1日,她们能同时接待40人的农家乐顺利开业。
  唐维元说,就在她期盼着早日还清贷款时,8月13日的泥石流让她的希望顷刻化为泡影。
  “想到严重,没想到这么严重”
  连日暴雨,都江堰龙池、汶川映秀、绵竹清平,这三个地震重灾乡镇暴发的泥石流均超预料
  8月17日,记者在龙池南岳村看到,沿河岸的数十栋黄白相间的小别墅,都被埋在泥石中。这些小别墅农家乐,有村民贷款自建,也有和成都市民联建等形式建起来的,投资从几十万到两三百万不等。
  “汶川地震后,我们预测到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会很严重,但没有想到这么严重。”许强告诉记者。
  许强是《汶川地震地质灾害专项防治规划》编制组组长,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内权威的地质灾害专家之一。
  8月13日,暴雨云团沿着龙门山脉弧形推进。
  当日下午1点,都江堰市龙池镇开始出现大暴雨,下午3点,特大山洪泥石流开始在龙池暴发。龙池镇沿龙溪河18公里长度范围内有50多条山沟同时暴发泥石流,比地震当年汛期后发生的泥石流增长近4倍。400万立方米的泥石淹没了龙溪河两岸无数新建的农家乐。
  到14日凌晨,暴雨云团抵达映秀。
  8月14日凌晨3时,短短2小时映秀降雨量达163毫米,映秀红椿沟的泥石流终于暴发。7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冲出红椿沟,截断岷江。改道的河水顷刻淹没了即将完工的映秀镇新区。
  都江堰的龙池、汶川映秀、绵竹清平,这三个地震重灾区乡镇,此次泥石流暴发规模都超出预料。许强说,震区许多几十年没有出现过泥石流的沟,此次都暴发泥石流。
  8月13日,绵竹清平暴发泥石流后,他第一时间赶到清平实地调查。
  “大沟小沟,几乎沟沟都发”,许强介绍,在清平乡沿绵远河近3公里之内,有10余条山沟同时暴发山洪泥石流。最终,清平乡附近山洪泥石流冲出量达600万立方米,被认为是国内近几十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山洪泥石流灾害。
  四川省政府20日通报,截至8月19日17时,此次强降雨共引发较大规模地质灾害75处(其中滑坡30处、崩塌6处、泥石流39处),576万人受灾,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68.9亿元。
  清平乡预警范本
  当地今年已进行3次泥石流预警演练,熟悉撤离路线;此次深夜遇灾3000人成功撤离
  “要不是政府及时通知,并组织连夜转移,我们全家肯定没命了。”清平乡圆包村村民谢明邦在事后仍心有余悸。
  绵竹清平的成功疏散最具典型,当地泥石流在深夜暴发,暴发前,当地成功组织转移,避免了重大伤亡。
  据悉,在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前三天,清平乡就接到暴雨预报,各地质灾害监测点开始24小时监测雨情。
  8月12日16时33分左右,绵竹市国土资源局接到四川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及绵竹市气象局预报信息,未来48小时内有一次大雨至暴雨过程。经分析,强降雨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绵竹市国土资源局分别在17时39分和18时,向各山区、沿山区乡镇传达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和防灾要求。
  当日18时左右,清平乡开始降雨,至晚22时,雨势加剧。晚23时40分,绵竹市国土资源局迅速要求清平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危险区内人员撤离。
  就在那天晚上8点,清平乡7个监测点的16名监控员进入二级应急状态。此时,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通知村民们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晚12点,清平乡组织全乡机关干部到各村组发布疏散撤离警报,并组织危险区内的3000余人按预定路线向清平乡政府转移。
  13日凌晨1时左右,乡境内大规模暴发群发性山洪泥石流,因疏散转移及时,目前为9人遇难,5人失踪。
  许强从地震后一直关注着清平,多次到清平进行调研。
  他认为,清平的成功除了前期预警,果断转移外,还得益平时的演练,“平时给群众都发了‘地质灾害明白卡’,上下写清楚自家附近哪里可能有滑坡,哪里有泥石流。发生灾害后,往哪里跑。老百姓做到心里有数,灾难来临前才不会慌乱”。
  清平乡党委书记付兴和介绍,地震后这两年,每年进入5月1日以后,清平就要进行这方面演练,今年已演练了三次,通过演练让村民熟悉撤离路线。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震后四川灾区形成防灾共识,为避免巨大死伤,宁愿深夜转移群众而背负小题大做骂名
  8月12日以来,四川遭遇的泥石流灾害虽然“超出想象”,但全省提前实施预防避让,撤离群众1.8万人,避免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全省因灾死亡16人,失踪66人。
  其中,尤以都江堰龙池、绵竹清平和汶川映秀成功避险最为典型。
  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李云贵认为,这3次地质灾害,如果不及时撤出,至少有50%的人将有生命危险。
  “宁愿听骂声,不要听哭声”,蒋俊说,这是地震后,四川省国土厅应付地质灾害的原则。
  他介绍,因为泥石流难以预测,深更半夜通知群众转移,有时却平安无事,一些老百姓就认为政府小题大做,会骂人。“但是一旦撤离晚了,巨大的死伤就难以避免。”
  这显然成为震后四川灾区防灾共识。都江堰龙池镇镇长杨源宝告诉记者,“宁愿错撤100次,也不能错过一次”。
  防洪与防泥石流并举
  泥石流截断岷江,即将交付的映秀新城被淹,面临二次重建;省官员表示,重建规划没问题
  红椿沟7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让震源映秀是否原址重建的争论再次兴起。
  震后,映秀原址重建。地质专家们为此进行周密论证和规划,映秀周边的山体上,筑起防护钢网和密密麻麻的防滑坡,力图保证映秀安全。
  但紧挨新城的岷江被忽略了。
  8月14日,来自红椿沟的泥石流,轻而易举地截断岷江。波涛汹涌的江水迅速改道,淹没映秀新区。那时,距离新区交付只有10多天。
  东莞援建,总投资1900多万元的映秀水厂,所有的设备都已安装到位,马上将投入使用,在这次泥石流中彻底报废。
  东莞援建的大片安居房,被洪水淹没,浸泡5日。目前是否安全,还待检测。
  东莞还为映秀新城建设了全部的地下市政管网、线路。
  东莞援建者称,这次泥石流过后,很多下水道被石块堵满,无法冲洗。映秀面临二次重建,必须把铺好的沥青路面挖开,把管道挖开,然后重新铺设管道,再铺路面。“这付出的代价,付出的努力,将是之前的两三倍。”
  映秀新区的绿化基础工程也已完成,此次也被泥石流毁掉。
  映秀镇镇长徐红军初步估算,映秀镇在这次的泥石流灾害中,损失约6.3亿元。
  “当初重建规划没有问题”,许强告诉记者。他认为,映秀被淹,并不能说当初重建时对地质灾害评估不够。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副处长蒋俊向本报记者介绍,四川震后重建,全部重建点都进行了严格的地质灾害评估。“但是震后地质次生灾害隐蔽性强,变化很大”,蒋俊坦诚,确实有一些当初评估没有问题的重建点,现在都被泥石流淹没。
  记者从汶川县获知,目前地质部门正在对映秀周边地灾进行进一步调查评估。
  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强调,在加固、修复房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防洪水、防泥石流灾害,地下填充物和一楼梁柱的硬度、抗冲刷能力都要有所提高,让映秀更加安全,给老百姓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
  目前,映秀依靠在新城边筑起一道十多米宽,接近200米长,5米多高的临时土坝,暂时挡住了汹涌岷江。
  汶川常务副县长罗尔基木此前表示,映秀将在新区进行二次重建。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映秀新城边,将修建一条永久性的大坝,抵挡可能再犯的岷江洪水。
  龙池慎重二次重建
  地震后3至5年泥石流高发,针对龙池是否缓建,都江堰官员表示,尽快重建但慎重防灾
  映秀可以筑坝,挡住未来可能被改道的岷江洪水。但对于龙池镇南岳村,他们已没有退避空间。
  村民唐维元说,原来村里的龙溪河道只有20多米宽,河道边是一条公路,村民的农家乐分布在公路里侧,背后紧靠高山。植被茂盛的龙溪河沟,几十年来从没有发生过泥石流。
  现在,河道变成了上百米宽,卡车一样巨大的石头掩埋了公路,村民漂亮的小别墅跑到了河道中央,大多数只露出残破的房顶。
  专家的讲解和政府的宣传,让南岳村的村民都明白了,大地震后的泥石流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现在不敢再建,现在已背了一身债,如果建起后,再遇到更大的泥石流怎么办”,唐维元担忧地说,一些邻居准备搬离南岳村。
  不过更多村民表示对家园坚守。龙池有国家森林公园,震后2年,农家乐恢复很快。
  许强告诉记者,大地震后的3至5年,正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刘启平是龙池镇云华村支书。他说,他刚和都江堰市一位领导私下讨论过这个问题,“泥石流的阴影起码还有三五年,重建能否缓一缓,等山沟里该冲下来的泥石冲下来,山坡上地皮稳定一点再开始重建?”
  刘启平说,“这又涉及到过渡期安置、村民生活补助谁来发的问题”。
  刘启平说,都江堰市领导表示,这需要大“政策”,要更上层领导决定。目前需要收集数据和民意,再综合考虑。
  17日,都江堰市市长助理高山表示,目前龙池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地质灾害评估,“还是要尽快重建的。等灾害评估结果出来后,由专家进行选址和规划。我们慎重对待次生灾害”。
  监测全省两万多隐患点
  地震改变了地质灾害参数,防灾面临新课题,四川以群防群测等4项举措应对新难题
  汶川地震是我国首次遭遇的山区高震级地震。他使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一个新课题。
  许强说,地质灾害的很多固有特点和常规技术参数,在地震后都发生了变化。以前的泥石流流量计算公式现在都不适用了。
  他认为,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将持续10年以上。之后地质生态才能慢慢恢复,基本固结则可能需要15年以上。
  作为滑坡领域研究的权威之一,何思明认为,震后主要次生灾害就是泥石流,防范泥石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弄清这条沟暴发泥石流的临界降雨量,然后在沟里装上自动雨量计,监测这条沟的降雨量,达到临界参数,及时预警,避免伤亡。
  他说,这些需要学界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更大的投入和支持。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副处长蒋俊告诉记者,四川已经意识到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严峻,已从4个方面大力加强灾害处置。
  这4方面分别是监测预警、应急除险、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
  四川震后加大了群防群测建设力度。
  “省长强调,要把群防群测落实在操作层面上”,蒋俊介绍,目前全省28000多个隐患点都落实了监测员,监测员由村干部或灾害点附近农民担任,他们享有补助,每天要查看灾害点变化,在监测本上做日记。监测员背后有村干部担任的责任人,负责监督。
  在政府层面,地质部门和气象部门建立了联席预警制度,加强会商。预警信息以往发到县级,现在则发到村组,具体到监测员手机上。
  对于灾害点小,处置简单的一些隐患点,采用应急除险办法,比如爆破危岩。
  而对于灾害规模大,威胁性很大的隐患点,则采取工程治理办法。
  对于灾害点规模非常大,威胁性很急迫的隐患,没有办法进行工程治理的,则组织搬迁避让。
  蒋俊介绍,2008年10月,国家批准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其中2334处较大隐患确定为工程治理。规划要求两年完成,目前已经完成一半。
  蒋俊说,此次山洪泥石流灾害,许多灾害隐患点发生了变化,还有新增的隐患点。目前地质部门正在调查,最终拿出处置方案。
  新老地灾不断叠加。蒋俊坦承,四川今后较长时间内,应对地震次生灾害形式严峻。
  许强说,“人干不过天,也干不过地,急不得”。(责任编辑:施琪)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