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老字号平均超60岁
首批“重庆老字号”名单中,唐肥肠、土沱麻饼、远洋花生、杜公酒等曾经让重庆人耳熟能详的字号悉数入围。
据组织“重庆老字号”评选的市商委商务合作处介绍,今年5月评选工作启动,共计87家老字号提出参评申请,最终有45家入围。在这45家获选老字号中,有23家系餐饮和食品企业,医药和调味品制造业入选老字号也较多。
45家老字号平均“年龄”超过60岁,其中,合川同德福桃片创建于1898年,至今已有113年历史,而老字号中制作工艺最久远的梁平竹帘画,则可以追溯到宋代。
多家知名企业因保护和经营不善痛失桂冠 将引进GPS定位寻找老字号 小滨楼等重庆老字号纷纷加快了复出步伐 第一批“重庆老字号”名单
遗憾
42家企业痛失老字号
申报的有87家,但最终入选的只有45家,这些企业为何遭淘汰?商务合作处介绍,由于保护意识缺乏,从而导致对老字号发展历程资料收集不全,甚至致使商标被抢注,成为众多参评企业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记者注意到,获评老字号中,合川同德福桃片的注册商标名称并不是“同德福”而是“余复光1898”。商务合作处介绍,合川同德福是家族企业,制作桃片的独特技艺是从父辈手中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到第四代即现任掌门人手中时,才想到要去注册商标,可他们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商标申请时,才发觉“同德福”早已被成都企业抢注,因此只能含恨使用了第二代掌门人的名字加上创始时间作为了商标。
据悉,还有一家来自垫江的参评企业,其木雕工艺非常独特,却无法提供该工艺发明时间以及传承历史的资料证明,最终被淘汰出局。
焦点
体制不活包袱太重
过半老字号“濒危”
“我市已有20个老字号品牌消失了。”谈到我市老字号的现状,市商委主任助理孙华培深感惋惜。他说,我市有老字号品牌113个,目前尚在经营的只剩下93个,主要集中在餐饮、食品加工、工艺品、工商业等领域,但很多经营情况并不理想。
根据市商委对全市老字号经营状况的初步摸底情况来看,93家尚在经营的企业中,勉强维持现状的占据了大半;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至少有两成;能称得上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估计不到20%。从2008年开始,重庆老字号纷纷加快了复出步伐,如桥头火锅、小滨楼、丘二馆等,但不久前传出了丘二馆因人才瓶颈难破,悄然停止加盟的消息,而小滨楼又因为价太高、量太少,饱受诟病。
老字号为何普遍存在生存困境?孙华培分析了三点原因,首先,老字号普遍存在计划经济遗留的体制问题。老字号企业经历了国有或国有控股模式,老字号企业也因此染上了所有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通病。在变化快、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灵活经营。体制制约表现为:职责不清、利益不明、平均主义,“大锅饭”分配思想依然存在,行政干预多,使企业难以及时地根据市场变化在经营、管理等方面随需应变;再就是由于企业历史长,离退休人员多,小企业背着个沉重的“大包袱”。
其次,网点流失严重。老字号多居商业黄金地段,因城市改造往往遭遇拆迁之“痛”。不少老字号被迫隐退到缺少商业氛围的偏僻地段,有的原有商业氛围、文化内涵改变了,还有的甚至“拆”而不“迁”,经营网点流失严重。
再次,人才流失。老字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独有的技术,其主要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式传授。但国有体制下的老字号职工待遇较低,又缺乏激励机制,身怀一技之长的员工经常被其他企业挖走,而企业急需的人才又难以引进。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后继乏人,成为老字号面临的困境。
纵深
系列措施助推
重庆老字号新生
商务部从2006年起在全国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目前共评出了1128个“中华老字号”,重庆有19家企业获此殊荣。为加大对老字号的保护,今年,我市开展了“重庆老字号”评选,今后每两年进行一次。
今年8月,我市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助推老字号的发展,这些措施包括:十二五期间,拟在磁器口打造老字号一条街;为加强老字号经营网点保护,还要将老字号发展纳入城市规划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届时,重庆所有的中华老字号和重庆老字号,将全部制成老字号地图,除了纸质地图和网络地图,还将引进GPS定位系统。
此外,我市还加强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和鼓励老字号企业进行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工作,支持老字号企业维权,严厉打击侵犯老字号商标、专利、字号、品牌和假冒伪劣老字号产品的不法分子和不法行为;同时加强老字号文化遗产保护。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5年,我市将培育和引进中华老字号品牌60家,认定100家“重庆老字号”。 (责任编辑: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