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是纠结离开社区主任岗位希望不再靠媳妇接济
“我也想在社区一直干下去,实在是没办法。”毕竟在社区工作了4年多,曾拿过两次“西安市优秀村官”称号,居民们也喜欢他,这些,都让小姚对自己的这一决定倍感纠结。
小姚2008年通过统一考试进入铁塔寺社区工作,2010年8月经换届选举成为大庆路社区主任,但他并不快乐。“这几年,我每个月只有不到1600元工资,而我的日常开销呢,租房500,吃饭500,电话费100,朋友应酬,买衣服……”小姚算了笔账,结果是工资根本入不敷出。他说,比起同龄人自己够节省了,但几年下来,不但没攒到一分钱,还欠了一屁股债。
“2010年家人住院,为凑医药费我办了5张信用卡。”提及往事,小姚略带伤感。
除了工资低之外,对未来发展的迷茫,也让小姚放弃。他的岗位不属于公务员,也非事业单位,小姚害怕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后,出路会更窄。
离开社区后,小姚应聘到了一家企业,4年的行政类工作经验几乎用不上,这让他很难受,但毕竟工资高了,可以不用再靠媳妇接济了。
记者调查
9家社区13位大学生任职,目前仅两人留下
与小姚一样,2008年,陈曼(化名)参加入职社区的考试。她先后被分配到城北连心社区和太华路社区,负责医保工作,2年后离职。“以前对社区概念很模糊,不知道社区负责啥工作。”离职原因她总结为:工作枯燥,兴趣不大。
近日,我们两位记者先后走访了西安市9家社区,这9家社区自2008年来先后共有13位大学生任职过,截至目前留下的只有两人。大学生不愿在社区长期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工资太低;其次,岗位的特殊性让人对未来缺乏安全感,大家都在努力通过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另谋高就;除此之外,大学生在社区工作后又发现不适应等问题,成为导致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
社区主任
“待遇低,缺编制,年轻人很难在社区静下心”
城北太华路社区主任唐雪荣对3名曾在太华路社区工作的大学生的离职,感到惋惜。“他们年轻,想法多,能给社区工作提一些建设性意见。”她说,小樊(已离职)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经常教他们使用电脑,社区搞活动常出新点子。
然而,有些社区主任却有不同看法。近3年来,先后有2位大学生在城南唐园社区任职,但都没干多久便先后离开,这让社区主任何志恒心里有些郁闷。有的大学生不习惯整天和居民打交道,个别人纪律性不如中年人,给管理造成难度。
“待遇低,缺编制,年轻人很难在社区静下心。”何志恒说,他们心思压根就没在社区,一年中频繁参加各类考试,工作时间也是看书复习,甚至给社区工作团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居民看法聊QQ,看微博,年轻人让社区工作网络化
在多数居民眼中,大家更愿意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到社区工作。
“印象中,社区里都是些退休的伯伯、大妈,退休之后在社区打发时间,”家住华城国际的陈丽认为,现在都讲求网上办公,年轻人到社区工作,可以让社区更有活力,多运用微博、QQ、论坛等电子交流平台,与居民的互动性也会更强。
1989年出生的女孩黄璐,大学毕业后进入卫民社区,随后担任社区副书记,接待群众一口一个“您”,喜欢微笑,性格开朗,喜欢穿红色衣服,同事常说,和黄璐一起工作,感觉自己从60后“穿越”到了80后。
融侨馨苑社区的居民们,都为自己有一个年轻的社区主任感到高兴,该社区主任郑清军27岁,是电子城街办现任最年轻的社区主任,2008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社区工作。“我们小区年轻业主占大多数,和郑主任这样的同龄人交流起来很轻松。”业主小黄说,他们都称呼郑清军“小郑”,平时也常在QQ上交流,也常看他的微博,许多事情不用去社区就能解决。
民政部门
政策实施后,本科生在社区每月能挣3000元
“社区工作迫切需要大学生加入,以前虽有不少大学生去社区任职,可因待遇低等问题,存在流失现象。”西安新城区民政局社区办公室主任周杰说,今年5月,第二十次全省民政会议召开,出台《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待遇的意见》。
文件规定,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待遇由基础补贴、津补贴、年限报酬三部分组成。他算了一笔账:本科生入职社区,基础补贴1300元+津补贴1300元到1500元+年限报酬(社区工作满一年,每月增发年限补贴15元)。“等政策实施后,本科生差不多1月能拿3000元。”他说。
西安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处处长闫亚林说,社区基层工作也越来越多地需求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力量。希望有意向或已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们调整心态,通过踏实工作获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