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安经济更是以年均13.7%的速度递增,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3个百分点。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生产总值连续8年保持了13%以上的速度。
注重与周边地区合作
西部大开发期间,西安非常重视与周边省、市、区的联合发展。2002年底,西安与咸阳市正式签署 《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与杨凌的“一河两带”规划正在进行,“关中城市群”的推进,拓展了西安发展新空间。
目前全市有中国名牌产品18个、陕西名牌产品116个。以航空航天、通信设备与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支撑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西安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五大产业。2008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963.6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44.0%,比2004年提高3.6个百分点。
经过十年的发展,西安的“城三区”依然保持经济中心地位。2008年,城三区生产总值为720.4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32.9%,已经成为全市大中型企业最多、工业行业门类最全、品种最多的集聚地。
2008年,“四区两基地”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9.13亿元,占全市比重的20%,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区交通有效缓解
西安经过十年的飞速发展,现代化道路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环城路、二环路、三环路的贯通,城区中心主要道路的拓宽修建、背街小巷的全面改造以及地铁的开工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市区的交通紧张。
社保逐渐完善
西安逐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2005年,西安启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到2007年实现了全覆盖。2007年,西安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到2008年6月底,参保登记人数达到96.4万人。
西安高新区发展经济靠人才
今年7月3日,《经济半小时》栏目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安带来的变化进行集中报道,而高新区作为拉动西安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在报道中占据重要位置。报道从中兴通讯在西安高新区的奠基仪式现场展开,着重阐述了西安以人才为核心动力,在西部大开发10年间取得的显著成就。西安高新区在吸引人才回国创业、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方面做出的成绩,在报道中被作为主要内容着重体现。
有了人才高新才会发展
当国家出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候,究竟依靠什么来实现自身发展?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岳华峰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创业初期高新区有一句话讲到,靠不住老外,靠不住老乡,我们只能靠老九。作为当初三线建设的重要城市,西安有着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高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西安也成为全国高校密度最集中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
岳华峰说道:“我们要吸引一流的人才,人才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根本,只要有了人才这个区域才能发展。”
高新区不仅留住了本地人才,而且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才,西安作为中国西部的科技高地,其价值开始凸显。据统计,目前仅在西安高新区内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型企业就达到1424家,全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8000多项,其中1146项列入国家各级扶持计划。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等,推动了西部地区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科技和人才成为西安的名片,以前挑剔的跨国公司也开始越来越看好这个西部城市的投资价值。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西安高新区的人才战略是其制胜的法宝,也将是其他西部城市区域发展的良好模式。把人才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不仅是西安也是西部许多省市的发展模式。
在西部大开发的10年中,随着西部各地对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得西部的技术研发水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据统计,2008年西部地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79.3万人,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53.4万人,人数比2000年 分 别 增 长16.14%和44.09%。
同时专利数量也大幅增加,2008年,西部地区国内专利申请数为64152件、授权数为33353件,数量比2000年分别增长291.6%和195.2%;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 权 量 比2000年 分 别 增 长429.85%和278.66%。(责任编辑: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