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记者刘军)1月16日至17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主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2015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暨历史文化宣传创新研讨会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疆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考古工作者参加了会议。38位疆内外专家学者分别汇报了2015年文物考古发掘的新发现和新成果。
记者了解到,2015年,为配合国家、自治区惠民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涉及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等9个地州的8项考古调查14项考古发掘,完成了5项主动性考古发掘,一共考古发掘了208座墓,其中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恰勒格尔村吉仁台沟口墓地、沙湾县大鹿角湾墓葬群等发掘项目,为新疆地区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考古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同时,该所开展的全疆各地诸多古道及军政设施的考古调查,证明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管辖和治理。还有不少考古调查和发掘运用科技手段,使科技考古在我区更加广泛和深入。
“我们在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恰勒格尔村吉仁台沟口遗址,找到了我国最早的用煤遗迹,初步断定其时间距今3500年前后,相当于青铜时代中晚期到商代,这将人类使用煤炭资源的历史最少上推了近千年。”1月16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王永强说。
作为吉仁台沟口遗址和墓地考古队执行领队,王永强2015年6月带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他们发掘了60多座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发现黑色的煤粒、灶坑及焚烧过的煤灰,确认了煤的使用痕迹。通过出土的青铜器、陶器、墓葬形制等,初步判断这里使用煤炭的时间在距今3500年前后。
王永强说:“中国目前考古出土文物最早用煤是将煤晶、炭晶做成装饰品戴在身上,这始于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已较为多见,而煤炭被大量用于生产、生活的记载则是在汉代。”
在沙湾县大鹿角湾墓葬群首次发掘出土了五羊纹彩陶,还发现了大量羊距骨等和羊相关的随葬品。据初步判断,这个墓葬年代为春秋时期到西汉初期。
“以前,新疆曾出土的彩陶器具纹饰,大部分是以几何图案为主,这次以动物纹饰为主的彩陶是首次发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张杰说,“同时,那些大量的羊距骨等和羊相关的随葬品,说明古代先民对羊的重视和崇拜,羊可能是财富和吉祥的象征。”
“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先后在青河县三道海子花海子湖边的高地发掘了30多座祭祀遗址,初步判断这里是人类早期游牧社会的祭祀中心。”1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郭物介绍说。
郭物将这些发现与俄罗斯图瓦乌尤克盆地阿尔然墓地联系在一起,认为阿尔然墓地可能是早期游牧王国首领的王族墓地,而这些遗址可能是夏季祭祀的礼仪中心,距今约2800年至29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