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部距今约1000年的《弥勒会见记》(回鹘文本)只是新疆众多珍贵古籍之一。截至目前,新疆共有4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并登记造册各类古籍40多万册。
不过,令文物保护工作者担忧的是,登记造册的古籍中,因自然和外界原因导致破损的占三分之一。由于新疆的气候比较干燥,极易导致书页变脆,冷热不均的天气也会使古籍变形,加上资金短缺,大多数古籍不具备恒温、恒湿的藏储条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副主任艾尔肯·伊明尼牙孜说,由于古籍整理、修复人才匮乏,新疆大部分古籍仍“养在深闺人未识”。目前,新疆正在开展古籍普查,了解古籍的破损程度、致损成因、破损数量,以此制定修复计划,为今后人才培养、建立古籍保护实验室、评定现存古籍的级别等次等提供依据。
据了解,古籍的纸张达到一定年限,不仅因老化、酸化发黄、发脆,一碰就碎,而且怕虫蛀、怕鼠咬、怕高温、怕潮湿。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主要收录范围是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责任编辑:丁超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