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消息:新疆乌恰县以“改善民生、筑牢维稳防线、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目标,以“一线工作法”为抓手,组织千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到基层一线,在为民排忧解难中创先争优。
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县直95个单位8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到全县34个村116个村民小组,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重点了解农村社区政策落实,民生改善情况,农牧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和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采取“七访工作法”,即“早晚走访农忙户、随机走访放心户、信函走访外出户、反复走访上访户、着重走访一般户、经常走访贫困户、重点走访管控户”,有力地保证了走访调查全覆盖。调查活动中共召开座谈会34场次、走访2125农户,记录民情日记17500条,收集民意信息1230条,撰写调研报告28篇。调查活动结束后,通过整理汇总,共征集到群众反映强烈的意见和建议93条,县委将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汇总成册,根据对口单位建立销号台账,进行限时整改。
惠民政策在一线落实。各乡镇利用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宣传栏、农家书屋等宣传载体,对惠农政策的享受范围、享受标准、享受对象等进行及时公示和广泛宣传,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阳光操作,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以及财政、民政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县各有关单位和乡镇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落实惠民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将督查情况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并限整改期限。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载体宣传惠民政策,受益22129人次。
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通过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把基层一线作为检验党员干部的“试金炉”。800余名县直机关党员干部走进农村,走近群众,自带行李和生活费,深入田间地头、山口村组,与农牧民群众同吃住、同劳动,拉家常、问冷暖,出点子、帮致富。在为农牧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中锤炼优秀的工作作风,展现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自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以来,县乡两级党员干部深入到联系点。其中576人住农户,人均住户3天,为农牧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42件,提供致富信息78条。
工作能力在一线提高。在乡镇开设县直机关党员干部接待室,让机关党员干部与农牧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对农牧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场进行解答。建立“销号整改”制度,将具体问题统一编号,形成工作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对整改到位、得到群众认可满意的,在工作台账上予以“销号”;对群众不满意的由专人负责追踪,要求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继续整改,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体现了民意、解决了民难、凝聚了民心。通过机关党员干部走进田间地头、草场牧区,调解农牧民群众的日常纠纷,拉近了干群关系,提高了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
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围绕各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工作,开展党政领导“大接访”活动,集中答复解决群众来访问题。调整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建立完善“下访”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定期深入联系点,指导开展基层“民主日”活动,倾听群众呼声,协调解决问题。层层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基层党组织普遍增设代办窗口,配强代办员,公开服务项目、办事程序、服务承诺等,真情服务群众。全面实行基层干部“错时工作制”,确保任何时候都有人在岗,努力实现服务“无间隙”。共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34个,指导开展基层“民主日”活动102次;设置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窗口11个,代办群众代办事项209余件。
法律法规在一线宣传。开展法律法规送基层活动。围绕各乡镇综治办、司法所开展工作,综治办、司法所牵头充分利用巴扎日、每周五的礼拜日、农忙日等农牧民群众集中的节点将法律法规宣传到每户农牧民耳中。同时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广播进行视觉和听觉的宣传,做到印象深刻。并紧密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和“1221”工作机制,在干部走村入户过程中,与农牧民群众面对面宣讲、面对面解答。把法律法规在基层一线宣传,让最基层的老百姓都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科普知识在一线推广。针对基层群众信息闭塞、交通困难不能将农牧民科技、科普知识送到农牧民群众手中。充分利用科技下乡、科技之冬等活动,开设拖拉机培训班、沼气池技术班、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班、特色禽类养殖技术班、特色林果种植学习班、电器电焊培训班等技能科普知识培训班以满足农牧民群众对科技、科普知识的需求。通过党员干部的努力,乌恰县已经建成了2011座温室大棚,在有地无土的戈壁上,结出硕果累累。发展以圈养为主的具有规模的特色养殖育肥大户257户,创收450万元。开展各类培训班21次,培训人员2780人次,建设沼气池520余座。(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