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西藏资讯 > 正文

西藏林芝以林为美以林致富

www.xibuxinwen.com.cn(2016-03-25)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记者叶子)3月22日,一年一度的桃花文化旅游节开幕前一天,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的百余亩野生桃花,已经把山坡染成一片粉红。

  百亩野生桃林曾“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游人如织

  何海龙老家四川,在林芝工作多年。每年,桃花都是从察隅一路向西开到巴宜区,嘎拉“桃花村”的美誉名不虚传。在他看来,林芝的桃花实在是大自然的杰作。

  “当地的藏香猪全为散养,吃掉落下的桃子,再将桃核散播到别处,便有了这随处可见的桃花。”小何说,林芝桃花的盛开,最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沿通往桃花林的幽径拾阶而上,风吹花瓣落,俨然丝路花雨。一座四层高的观景台矗立眼前,按捺不住急迫之情,游人纷纷攀登到最高处。极目四望,粉红色、白色的桃花将半山腰满满地覆盖着,仿佛一张镶嵌着桃花的地毯;不远处,尼洋河静静地流淌,滋养着花红柳绿;远山顶上,冰雪闪着银光……

  嘎拉村的桃花,据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却长时间“养在深闺人未识”。

  村委会主任其加指着不远处的桃花说,开白色花的桃树树龄更久,而粉红色似乎是正值壮年的明证,“以前,桃花开了也没有人在意。村民们在树旁耕作、树下纳凉,也会在闲暇时起舞,但并没有想到这些树能给生活带来改变”。

  多年前,种植青稞、油菜,放牧牛羊仍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村里的年轻人也常常拿起斧头,到山里卖力气,反正林芝到处都是树,砍一些似乎也不要紧。几年下来,村民们没有挣到多少钱,倒是在雨季里,会有肆虐的泥石流呼啸而下,不仅淹没了农田,也将桃花树冲得七零八落。

  护林补贴让村民得实惠,好生态成了“聚宝盆”

  “幸运的是,我们在还没有砍伐到不可收拾时,及时开展了保护。”林芝市林业局局长扎西顿珠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

  政府为每户农牧民家庭发放的护林补贴、草场补贴,让村民得到实惠,也使得更多人加入护林员的队伍。仅在嘎拉村,就有四组16位村民在交替巡逻。护林员聪吉说,她每年得到的各项补助4000多元,所以必须尽职保护生态。

  紧挨着318国道,桑杰次仁的家就在嘎拉村村口不远。5年前,自驾、骑行到林芝的人越来越多。头脑活泛的桑杰次仁从中发现了商机,开办了家庭旅馆,每天到村口接送游客。如今,他每年有10万元收入。

  “游客们来这里,就是为了看桃花和美景。现在才知道,好生态是我们村的‘聚宝盆’。”采访一结束,桑杰匆匆上车,他要去接一位将要入住的游客。

  目前,嘎拉村已经有3户农牧民开办了家庭旅馆,并能供应游客饮食。“今年,有意愿做家庭旅馆的达到了19户,占到全村32户中的一多半。”其加说,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每户会发放改造升级资金5万元。

  以林为美、以林致富,“雪域江南”谋求生态立市

  盛开的桃花,标志着林芝又迎来了旅游旺季。

  “总的来说,我们的生态旅游仍处在起步阶段,接待能力还十分有限。”林芝市旅游局长桑珠说,林芝20万人口中,大约有5000人吃上了“旅游饭”。“老百姓意识的转变有一个过程,我们要继续引导、帮扶。”桑珠打算带一批农牧民去波密县学习,因为那里的家庭旅馆办得格外红火。

  去年,嘎拉桃花村的旅游收入达到了40万元,每户村民都拿到了1万多元的分红。此外,在援藏资金的扶持下,村里建起了三层楼的游客接待中心。游客们不仅能吃到工布藏族的传统美食,还能体验响箭、锅庄等民俗文化。“我们要用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服务、独特的工布文化吸引更多游客。”桑珠说。

  从嘎拉村回来的路上,一块公益广告牌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广告牌左侧印着的卡通画上,伐木工“光头强”正和森林保护者熊大、熊二握手言欢。右侧则写着“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如今,“以林为美、以林致富”成为林芝人的共识。而曾支撑着“雪域江南”发展的林业,将以另一种方式回馈生活在这里的子孙后代。

  地处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市平均海拔3100米,是西藏海拔最低、气候最佳、生态系统最完整的地级市,2014年成为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如今,林芝市将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正加快世界级生态旅游区建设步伐。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