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仍飞雪 餐桌已入夏
4月16日,迎着漫天雪花,饲养员杨新灿握着尚有余温的新鲜鸭蛋奔向哨楼,激动地将“‘旱鸭子’产蛋”的喜讯告诉大家。消息传开,哨所官兵脸上乐开了花,继自产蔬菜、禽肉后,自产新鲜禽蛋也走上无名湖哨所官兵餐桌。
“我们长期探索研究高原寒区种植养殖技术,先后让数十种蔬菜在高原落户。随着生猪、鸡鸭等禽畜养殖技术的提高,如今禽类在高原繁衍产蛋也已成为现实。”在哨所坚守12年的上士叶芳春告诉记者。
无名湖哨所驻守在海拔4500多米的雪山之巅,每年封山期长达7个月,终年狂风肆虐,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为吃上鲜肉鲜菜,官兵自建哨之初便开始拓荒种植养殖,但受高海拔环境影响,蔬菜、牲畜始终难以生长存活。此后,他们不断探索高原种植养殖技术,在风口上建起半地下日光温室,探索创新“木屑栽培、冻土改良”等技术,让雪山哨所瓜果飘香。
近年来,哨所官兵以新一轮营房改造为契机,建起具有防寒功能的禽舍鱼池,选派责任心强的士官骨干担任“饲养司令”,先后实现鸡、猪两个品种的养殖技术突破。
为进一步提升新鲜蔬菜肉类自给率,上级多次“问需于兵”,助力拓展哨所种植养殖规模。去年大雪封山前,山南军分区积极调整供应策略,在冬储物资中增加“活禽”数量,将近百只仔鸭运上高原。
如何让仔鸭熬过漫长寒冬成为一大难题。结合以往饲养经验,杨新灿牵头研究出“新型寒区养殖法”:他们把鸭子送入“恒温养殖房”,通过在墙壁加装保温膜、屋内火炉加热的方式保持温度;在房顶铺设棉被、窗户安装活动遮阳板,竭力降噪减光;还将大量枯草用吹风机烘干后放入禽舍,并在舍内设置大盆,每周取雪水融化后倒入盆中,营造适宜鸭子繁衍安家的环境。
经过数月精心养殖,群鸭茁壮成长。不久前,官兵们注意到几只母鸭出现产蛋征兆,便立即重点为其增加营养,加大日夜巡查力度。果然,不久就迎来了哨所首枚自产鸭蛋。喜讯传开,官兵喜不自禁,将产下首枚鸭蛋的母鸭封为“雪山鸭后”,并决定把它的照片放进哨所荣誉室保存。
据悉,军分区去年还将10多种优质菜种、4类冷水鱼苗一同送上哨所。截至目前,官兵撒下的菜种长势喜人,生猪饲养形成规模,冷水鱼养殖技术实现突破,高原餐桌更加丰富,蔬菜、鲜肉、禽蛋等保障自给率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