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日前,记者从自治区环保厅获悉,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植树造林绿化国土工作,不断创新造林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完成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130万亩,退耕还林187.2万亩,防沙治沙403.16万亩,拉萨市南山造林绿化3323亩,实现了海拔3900米以上人工规模造林零的突破。
据悉,“十二五”时期,全区共完成营造林516.55万亩,为规划目标390万亩的132.45%,是“十一五”时期的近2倍,其中人工造林237.62万亩、封山育林278.93万亩;森林抚育181.16万亩。2016年公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西藏森林面积1491万公顷,森林蓄积228254万立方米。与2011年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相比,森林面积增加19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2047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的目标。
围绕“森林围城”“森林水系”“绿色通道”建设,近年来,自治区完成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130万亩,退耕还林187.2万亩,防沙治沙403.16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加0.9%。在被喻为“造林禁区”的山南市雅鲁藏布江河岸建成防护林45万亩,让这片原本荒芜的沙滩变成了一道绵延160公里、平均宽1.8公里的“绿色长城”。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建成“两江四河”流域人工造林示范区1.8万余亩,成林率达95%以上。在拉萨市才纳乡初步建成万亩林木良种基地,完成育苗面积6000亩。在林芝、山南打造万亩核桃、苹果基地,在山南、日喀则种植万亩枸杞、沙棘、甘草,在昌都市建设万亩葡萄、康巴蜜桔、山杏产业带。全区公益林森林植物总生物量10.8亿万吨,总碳储量5.4亿吨,碳储总价值量6502.7亿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6521.5亿元;生态格局的变化率低于0.15%,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的区域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6.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定向好。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自治区还积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建设,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每年10万名以上农牧民直接参与国土绿化,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鼓励农牧民兴办营造林、林木种苗、经济林等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全区种植各类经济林木47.21万亩,年产品总量1.11万吨,年产品总值3.47亿元,其中,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经济林种植面积最大,达40万亩,年产3795吨,产值1.46亿元。以购买服务的形式,通过设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管护、新增造林护林等岗位24.99万个,落实林业生态补偿脱贫资金7.497亿元。
西藏不断加大城镇、村庄、机场周边和公路沿线沙化土地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森林围城建设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全区各类沙化土地年均减少面积1.53万公顷,缩减速率0.70‰;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灾害性沙尘天气由2000年的85天下降至2014年的3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