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西藏资讯 > 正文

“西藏的所有工作都要考虑民族团结”

www.xibuxinwen.com(2015-09-16)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在西藏自治区定日县绒辖乡陈塘自然村,79岁的其梅老人拉着定日县县长王珅的手,讲述地震来袭时的惊恐。

  西部新闻网讯(记者叶子)千万方土石高耸起巍峨的珠穆朗玛,千万条溪流汇成了壮阔的雅鲁藏布。西藏300多万各族儿女的团结奋进,成就了雪域高原辉煌灿烂的今天!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央代表团带来了由习近平总书记题词“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贺匾。

  坚定有力的12个字,传遍了雪山草原、城市农庄,既是祝福,更是期望。民族团结是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石,是雪域高原300多万各族儿女的生命线。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西藏各族人民珍视幸福生活,维护祖国统一,演绎着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

 

  初秋的拉萨,寒意渐起。晚上9点,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在拉萨河南岸的慈觉林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上演。

  历史是通往未来的钥匙。今天这段民族团结的佳话,作为藏汉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已融入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当中。在新的时代,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血浓于水的赞歌。

  地处藏北草原深处的双湖县雅曲乡四村,海拔5200米。这里一年四季风霜雨雪,高寒缺氧,来自建设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的首批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国宝经常头疼欲裂,嘴唇发紫,每天都要吃一大把药。

  驻村期间,工作队尽力帮助藏族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申报73公里公路改扩建项目,出资30万元修建粮食、燃料储备仓库,为42户牧民发放太阳能蓄电板;牧区出现雪灾,他们车拉、人背,把燃料、食品送到群众手中……

  “作为汉族干部,他们在这里生活很不容易。我们只能拿点酥油茶、牛粪给他们,他们还要给钱,让我们很不好意思。”村委会主任卓达说。

  2011年10月以来,西藏累计派出4批8万多名干部进驻5464个村(居),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面对面拉家常、听意见,手把手算细账、谋致富,心贴心办实事、解难事,与基层群众建立了深情厚谊,夯实了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

  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

  西藏现有317万人口,有藏、回、门巴、珞巴等4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5.74%。“西藏的任何事情都关系民族工作,西藏的所有工作都要考虑民族团结。”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民族团结纳入改革发展稳定全局:

  ——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构建民族工作机制。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依托各种载体,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寺庙。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示范点、示范校园创建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活动。2012年以来,全区共表彰民族团结模范集体3005个、先进个人4218人。

  ——召开来自藏汉、回藏、苗汉、蒙藏、回汉等不同民族通婚家庭代表座谈会,倡导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不同民族间通婚的浓厚氛围,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涓滴意念汇成滔滔江河。

  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形成爱护民族团结、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浓厚氛围。生活在世界屋脊的各族群众深深感受到:“民族团结犹如茶和盐巴,各族人民相亲相爱,我们感到生活很祥和、幸福!”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8日上午,在靠近拉萨河边的一栋老式宿舍楼里,城关区吉日街道办事处河坝林居委会的阿米啦和丈夫伊斯马力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收看庆祝大会的电视直播。74岁的阿米啦是在西藏土生土长的回族,精神矍铄,一说话就笑:“前几天看了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今天再看西藏大庆,感觉我们的国家很强大,西藏很美丽,心里确实高兴!”

  56岁的伊斯马力是藏族,原名叫普布次仁。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同民族通婚家庭:藏柜上方的白墙上贴着麦加圣城的大幅照片,以及阿拉伯语伊斯兰教经文。看到客人来了,身穿藏装的阿米啦忙不迭地擦拭印有5代中国领导人的相框,让玻璃更亮。

  在西藏,多民族干部群众聚居在一起的社区非常普遍,生动地诠释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含义。每到藏历新年、春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住在一个大院里的居民不分民族,都要聚在一起吃“民族团结饭”、跳“民族团结舞”。

  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

  近年来,西藏在全区普遍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全区4万多名党员干部同6万多户农牧民群众结对认亲,上门慰问、倾听意见、解决问题,办实事好事3万多件,和各族群众搭上了“亲情链”。

  民族团结是历史留下的珍贵遗产,民族团结也是新时代雪域高原一切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和着眼点:

  ——建立健全民族政策法规。西藏制定出台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对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符合西藏实际的实施办法,形成了具有西藏特点、较为完善的民族政策法规体系。

  ——充分保障各族人民民主权利。目前,自治区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70%;自治区、地(市)、县(区)、乡镇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89%以上。

  ——切实维护人口较少民族权益。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设立9个民族自治乡。投入11亿多元,落实兴边富民项目1600多个。

  ——着力抓好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全区74个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中有80多名藏族干部,各级党政机关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比例达70%以上。

 

  “团结固则百业兴”

 

  蓝天下,洁白的冈仁波齐神山巍然耸立,玛旁雍错湖水清澈,一群群藏羚羊徜徉在草地上——这是《雪域阿里》一书的封面。作者是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谢恩主。

  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谢恩主在阿里地委宣传部工作。援藏期间,他教会不懂汉语的藏族村民唱红歌,他也曾赶到遥远的牧场宣讲十八大精神。他在书中写道:“回陕一年了,援藏的时光渐行渐远。但是雪域阿里的美景,高原跋涉的往事,却魂牵梦绕,历历在目。”

  这样的援藏情结,在无数曾经拥有在藏或援藏工作经历的人心头久久流淌。“特别能团结”,这是几代进藏干部用心血和生命铸就的“老西藏精神”中的一句话。如今,在新时期西藏各族干部身上,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正是这种团结,汇聚起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地震发生不到一小时,定日县县长王珅就冒着滚石、雪崩的危险,连夜赶到绒辖乡组织救援。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甲日(汉族)县长”:“只要他来了,一定有好事。”

  正是这种团结,全面提高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位于西藏东南部的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是珞巴族聚居区,依托旅游业,全乡人均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全乡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冰箱、电视、洗衣机成了许多家庭的“标配”。抚今追昔,80多岁的村民达果很是感慨:“即使是过去最富有的珞巴人,也没有现在的一般村民富。”

  正是这种团结,创造了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各项民族政策,各民族群众和谐相处,未发生一起群体性民族矛盾和纠纷。进入旅游旺季以来,西藏各大景区人流如织,商贸繁荣、游人如织、处处祥和。“来了西藏才发现,这里治安环境这么好、社会这么安详。”瑞典的游客卡尔松说。

  有了稳定的大好环境,西藏经济增速连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经济总量连年跨越百亿元台阶。2014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59元,分别是1978年的39倍和42倍。

  团结保稳定,团结促发展。

  生活在西藏的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的旗帜下凝聚起不竭的力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良好……

  实践再次证明:正是有了各族人民在西藏建设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和睦相处,和谐相容,才创造出了西藏美好的今天;只有坚定不移地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才能谱写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西藏篇章。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